高考资讯

2019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查询及申请条件

发布时间:2023-09-21 23:49:44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每四年评选一次,面向全国所有高校,牵动亿万人心。笔者对2018年1297项高等教育国家级成果候选项目(香港特别行政区推荐2项,澳门特别行政区推荐1项,军事类成果15项未在候选项目中)、452项获奖成果进行了数据采撷与分析。候选成果和最终获奖成果一方面反映了最近几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内容和主要成绩,另一方面也显示高校之间、各省份之间和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形式之间以及学科门类的发展差距。特别是作为一项教育部推进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与近些年来有关高等教育的政策取向的契合度、奖项本身和奖项覆盖面所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并读懂高等教育国家级成果奖的相关信息,我们还对2018年与2014年的两届成果奖进行了相关数据比对,以飨读者。

成果科类分析:“工学”出彩,“其他”卓越

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候选成果和获奖成果均涉及13个科类,从候选成果与获奖成果数量上看,各科类之间差距悬殊,工学类的候选成果高达373项,其中130项获奖,获奖比例高达34.85%,占总获奖项目的28.76%,已经接近三分之一。这一数据既反映了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近些年国家层面上对“大国工匠”的呼唤和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刚性需求。

值得关注的还有211项候选成果因难以明确属于某个学科领域而单列入“其他”类,其中75项成果最终获奖,稀有的两项特等奖也均诞生于“其他”类。如图所示,工学科类成果最为丰富,“其他”类成果紧随其后,候选211项,获奖75项,获奖比例35.55%;医学、教育学和理学也是各领风骚,分别以43、42、36项获奖成果数列于其中;历史学和哲学两个科类则是“门可罗雀”,分别只获得3项和2项成果奖,候选成果和获奖成果数量都非常少。

成果内容分析:聚焦人才,着眼创新

对2018年的成果候选名单、2018年获奖成果和2014年获奖成果的成果名称进行词频分析,结果显示,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教学、课程、创新、创业、协同、卓越等关键词的频数很高,而这些词汇同样也是近几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等教育领域中的热词。

“人才培养”持续受宠,“模式崇拜”需要谨慎。在2018年的候选成果中有617项关键词为“人才培养”,其中249项获奖,占获奖总数的55.09%,超过一半。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功能,在成果名称中“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频率非常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已经有了系统的、规范的和独有特色的范式,已经较为成功地走过了摸索阶段,进入模式成熟和成果稳固阶段。但是,“教育模式”在一些改革中似乎形成了“生产链”,实际上难以显效。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也是最近几年高等教育的热门话题。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结果来看,2018年思政和德育方面的候选成果有24项,其中获奖6项,2014年有1项获奖。

“本科不牢,地动山摇”,陈宝生部长指出,本科生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最大群体,本科阶段是“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本科教育质量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志性”符号。在2014年和2018年的获奖成果中“本科”教育教学的成果基本持平,均只有30项左右。但是,有关“一流”成果在2018年大幅增加,而且29项候选成果中有21项获奖。学校资源投入和教学基地建设的成果只有12项候选,在2014年和2018年均无成果获奖。

高等学校质量督导评估制度要更加完善,大学质量文化建设要取得成效,这是本科教育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在2018年的候选项目中教学评价和评估方面的成果10项,只有1项获奖,2014年有7项获奖。质量是高等教育效果的衡量标准,但是在词频分析中发现,“质量保障”出现得非常少。2014年“质量”成果获奖22项,2018年候选32项,获奖仅有9项。

本科教育要深化教学改革,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加强学习过程管理,强化管理服务育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2014年和2018年的获奖成果中教学改革成果均有15项,教育改革成果6项。2018年“创业”方面的成果候选73项,获奖26项,而2014年仅有5项获奖。虽然2018年“教学”成果候选和获奖数量都比较多,但是与2014年相比,获奖成果明显减少。2014年各类“教学”方面的获奖成果113项,2018年虽有296项候选成果,但最终获奖仅有88项。

“课堂”改革备受关注,打造“金课”重装出发。对于全面整顿本科教学秩序,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强调,“专业、课程、教师、质保,这四点有变化,我们改革本科教育就有突破口”。以本为本,要植根课程。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吴岩提出了建设五大“金课”目标。打造“金课”,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2018年“课程”成果120项候选,38项获奖,2014年42项获奖;2018年有关“课堂”成果候选16项,获奖6项,2014年无成果获奖。

“卓越人才”培养倡行“先行先试”。进入以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高校办学更加聚焦人才培养。2018年10月,教育部颁行“高教40条”,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2018年卓越法治人才成果获奖4项,候选6项;卓越农林人才2018年候选5项,获奖2项,2014年获奖2项;卓越工程师成果2018年候选2项,无成果获奖,2014年获奖2项。卓越医生成果2018年3项候选,1项获奖,2014年1项获奖。“拔尖”人才成果在2018年候选31项,获奖20项,2014年也有20项获奖。

完成单位分析:分类发展,尚有空间

2018年的获奖成果中,“一流大学”拿走了43%的奖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却只占到了0.9%。3所211高校无成果候选;在452项获奖成果中,13所211高校无奖项诞生;39所985工程高校一共候选271项,立项192项,获奖比例达到36.42%,占获奖总数的42.48%;101所211高校一共候选540项,其中57.22%共309项获奖,占68.36%,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一共候选340项,其中195项获奖,获奖比例为57.35%,占43.14%,而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99个候选成果中只有4项获奖,占0.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要求“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要求“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国家重点建设的985、211、双一流建设大学,无论在物力、财力和人力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优势,办学自主权也更大,有更大的空间和自由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所以这些学校形成更多的成果、获得更多的奖项是自然的也是应该的。但是不同类型的高校功能不同,定位不同,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改革和探索自然也不同。作为“分类发展”的生力军??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承载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任务,不少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左冲右突”,“不走寻常路”,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应该得到充分肯定。

“一流大学”差异显著,几家欢喜几家愁。从2018年的情况来看,候选成果完成单位445个,获奖成果完成单位323个,获奖成果第一完成单位221个。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成果在5项以上的有24所高校,2项以上有82所高校,另有58所高校只候选1项并获奖。211/985/双一流建设大学不但作为第一完成人申报,也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了很多成果,这充分说明这些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在高等教育领域发挥了带头作用。但是,同时也暴露了同类高校之间的差距显著、获奖项目过于集中,少数高校呈“井喷”态势。数据显示,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在2014和2018年两届的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中都收获颇丰,也有一些高校虽然贡献了较多的候选成果,但获奖成果并不多。

“协同育人”成色如何,尚需推敲。为了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之间存在的“两张皮”问题,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必须融进行业协调指导、健全社会第三方评价、发展并规范市场服务组织、推进市场合作和产业分工,促进产教对接、校企联结。在2018年“协同”育人成果126项候选,其中50项获奖,较2014年的25项,增加了一倍。在2018年的452个获奖成果中,有51项是由多个单位合作完成。合作完成单位最多的有21所高校,合作完成的成果中有27项是高校之间合作完成,另有25项是校企合作或校研(研究院)或校地合作完成。成果由不同省份单位跨省合作完成的有35项,占了67.31%。2014年的获奖成果中由不同单位合作完成的更少,而且合作单位数量均在10以下,合作多在高校内部进行,鲜有成果由不同性质单位完成。“协同培养”虽然出现在很多成果的名称中,但可能大多是高校一头热,所以非高校单位参与完成的成果并不多,或者这些单位在成果完成中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大。

完成人分析:控制比例,关注热情

在2018年下发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做好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荐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在推荐过程中,现任学校领导牵头成果的推荐数量应控制在推荐限额的30%以内”。获奖的452项成果中,第一完成人为校领导的有187项,占获奖总数的41.37%。由二级学院领导等中层领导干部牵头完成的获奖成果也有213项,占47.12%,由一线普通教授完成的成果仅有51项,占11.28%。

通过比较2014年和2018年的获奖成果名单发现,有46人(涉及96项成果)在两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均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奖。而且仅从获奖成果名称上判断,部分成果的核心内容是重合或部分重合的。在452项获奖成果中只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推荐的两项成果的完成人只有一人,其他450项成果的完成人都在3人以上,最多的达到33人,完成人中有外籍人士参加的有6项,其中天津大学获奖成果“国际化示范学院”先行先试,建设本土一流国际化药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完成人中有7人为外籍人士,占成果完成人的50%。

推荐单位分析:区域性强,差异较大

2018年全国一共有33个省市自治区推荐候选成果,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外都有成果获奖,但是获奖成果数量和比例在各地区差别非常大。2018年推荐候选成果最多的是北京市,有135项,占候选成果的10.4%,其次是江苏省,推荐候选成果81项,占候选成果总量的6.2%。2018年获奖成果最多的是江苏省和北京市,均获奖65项,占获奖总量的14.4%,而且江苏省有11项一等奖,占一等奖总量的22%,二等奖54项,占二等奖总量的27%。从获奖数量上看,排在第三位的是陕西省,获奖41项,其后分别是上海市、广东省,分别获奖38项、32项。但从获奖比例上看,陕西省获奖比例高达62.12%,位居第二,排在第三位的是上海市,获奖比例为54.28%,其后分别是广东省、四川省和北京市,获奖比例分别达到50.0%、49.09%和48.15%。

2014年获奖成果数量排在前五名的分别是北京、江苏、上海、陕西、浙江,湖北、广东和四川紧随其后,均在20项以上。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