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资讯

浙江高考作文浙江精神审题立意怎么写 满分作文范文点评

发布时间:2023-08-12 09:56:22

以下为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有形成了“干在实处、灿烂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1.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 明确问题,不得写成诗歌。3. 不得少于800字。4. 不得抄袭、套作。

检察文化的“美丽精神”

作者: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贾宇

德国法学家萨维尼曾言:“一切有关法律制度与法律概念之特征,都必须结合特定的社会环境来阐释。”检察办案作为一项法律适用活动,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与特定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息息相通。近年来,伴随司改不断推进、民众司法诉求不断增长,弘扬“文化育检”优良传统,塑造有文化、有品行、有思想、有作为的检察职业群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尤为迫切。鉴此,应立足“公”“诚”“慎”“勇”四维坐标,厚植检察文化底蕴,汇聚?力同心建伟业的检察正能量。

??“公”。意大利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曾言:“法律的正确定义不外乎是对于有关公共幸福事项的合理安排……法律的力量取决于其正义的程度。”伊曼努尔?康德则强调,作为正义的要求,“司法的惩罚……必须围绕罪犯犯了罪而施加。”“公正司法,就是受到侵害的权利一定会得到保护和救济,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受到制裁和惩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公”作为检察官首当其冲的人文品格,既体现了是党性、人民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又彰显了检察官作为法律监督者与公益代言人的复合角色,客观要求检察官把突出监督主业与促进兼济共赢相结合,始终秉持公心、守护公正、保障公益,“公家之利,知无不为”。

??“诚”。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指出,“法律是人性中所蕴含的最高理性。”这与我国古代政治家管仲所谓“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之说异曲同工。司法讲求方法艺术,但自由裁量权有度有节。要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司法者理当正心诚意、表里如一。“艺术的里面,饱含着‘真’。”司法关乎生杀予夺,非诚不立、失真无着。“诚”者,忠诚、朴诚、笃诚是也,客观要求检察官“做‘官’先做人”。首先做明白人,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宪法法律,铭记使命,守望初心;其次做老实人,少做作、去粉饰、勿卖弄,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再次做守恒人,把读书学习修身养性当作一辈子的事,涵养静气、返璞归真,惕厉震晨、不敢荒宁。

??“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统一,社会正气与人文精神相辉映,是我国“五位一体”社会建设、专群结合社会治理的特色优势。毋庸讳言,无论是呼格案、聂树斌案、还是“张氏叔侄案”“五周杀人案”……酿就这些司法冤狱的最大元凶,皆为肤浅浮躁、急于事功。古语云:“兢兢业业,如霆如雷。”“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检察官不仅要慎权、慎微,“平流无石防沉沦”;更须慎趣、慎言,守住一颗平常心。“科诨之妙,在于近俗,而所忌者,又在于太俗。”民间俚语、网络热词固然鲜活生动,但检察职业庄重而严肃,无论是日常办公办案,还是深化法治宣传,均宜大方得体、贴切自然,避免虚张声势、生吞活剥,方可雅俗共赏、寓教于乐。

??“勇”。西谚云:“勇敢和坚决是美德的灵魂。”“ 勇毅”者,秉持“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大识见、大格局;“勇气”者,自信自励、百折不挠,临危不惧、临难不苟;“勇为”者,审时度势、锐意进取,克难攻坚、敢于碰硬。当前,正在有序推进的司法体制改革,其着眼点正是旨在激活司法主体因既往体制封闭僵化而蛰伏、耗散之“勇”, 回归司法本质,实现权责统一,砥砺检察官的勇毅之魂、勇气之翼、勇为之行,让“模范检察干部”张飙、“时代楷模”邹碧华式的“硬骨头”“ 燃灯者”不断涌现、竞显风流。

上世纪20年代,印度文豪泰戈尔曾由衷感叹:“世界上还有什么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宝贵呢?中国文化启迪人民热爱现实世界,进而本能地接近于宏阔世界的内在韵律……”毫无疑问,建设文化强国,离不开全体国民的文化自信。同样,检察文化“美丽精神”的激越升华,政治坚定、本领高强 “浙检铁军”的历练成长,呼唤每一位检察人“志在高山行在微”,脚踏实地去探索、去发现,超越梦想去引领、去追寻!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