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来积极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建设着力推进区域教育公平,努力“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着力推进城乡教育公平,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建立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着力推进规则公平,减少和规范各种考试加分政策。这一系列政策,必将进一步促进整个社会的纵向流动,促进社会公平公正,让全社会共享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带来的促进社会和谐的“红利”。二是充分正视并切实解决全社会对克服应试教育顽疾的热切期盼,坚持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着力加强考试科目改革,规定国家统一高考科目只考语文、数学和外语,对其它科目的考核则通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进行,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坚持全面考核和选择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从考试制度上堵塞了高中教育实行文理分科教育的制度空间;另一方面,突破了过去“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的怪圈,真正革除“文理分科”的痼疾;着力推进考试内容和命题形式的改革,突出素质立意和能力导向。三是充分尊重并积极响应全社会对高校招生尊重人才选拔规律的强烈呼唤,坚持有利于科学选才的改革方向。这次高考综合改革,充分尊重高校招生自主权,要求高校根据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制定高中生分专业选科办法;大力推进本科高校和高职专科分类考试;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科目考试等方面,给学生多次选择机会;在录取标准方面,积极探索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纳入招生依据的途径,……。这一系列改革打破了过去考试招生制度用一次国家统一考试选拔所有学生、用统一考试科目检测所有学生学业成就、用单一考试分数这把尺子评价所有学生的做法。
这次高考综合改革突出了以下四个方向:一是强调基础性,突出选择性。一方面,通过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试制度,从机制上保障高中学生修习好国家规定的所有必修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综合素质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建立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制度,赋予了高中学生课程选择权和考试自主权,高中生在修习必修课程的同时,有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二是建立多元升学管道,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升学通道。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分类考试、多次考试、考试科目设置、录取模式等方面,真正突破了过去“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为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升学通道提供了可能。三是给高中和高校办学自主权。高中学校有权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多样化选择为旨归,强化学科课程建设,开设特色优势课程;高校有权根据办学定位和专业要求,确定选考科目、招生标准和招生办法等,选择自己适合培养的学生,等等。这两点突破,为这次高考改革突破高中教育单纯追求升学率、高等学校招生单纯以分取人的弊端,保障学生接受选择性教育的权利和高等学校的自主办学权,提供了制度保障。四是打通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次高考综合改革,强调增强高校与高中教育的关联性,其关键制度设计是“高校选科”、“高中选课”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标志性成果进入高考录取体系。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1977年我国统一高考制度的恢复,是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人才的战略体现。没有高考制度的恢复,就没有“文革”后我国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就没有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迅速恢复,就没有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为我国改革开放奠定坚实人力资源基础。不仅改变了千万家庭的命运,也为整个国家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人才和人力资源基础。对于这次高考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人民日报在盘点“中国改革元年”的各项改革时,将高考改革作为着眼于涉及深层次利益调整、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9项“重头戏”改革项目之一。一方面,高考综合改革将成为牵动整个教育系统综合改革的“发动机”,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从快速普及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另一方面,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创新人才支撑,让全社会共享教育创新给整个国家带来的“人才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