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资讯

新高考下高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二)

发布时间:2023-09-17 10:21:58

三、新高考将推动高校由“招办招生”向“专家招生”转变

传统的高考招生录取,由高校招生办公室负责招生工作。每年到了高考招生季节,高校招办都会等待省级考试招生机构把考生档案投放到自己学校,然后招办相关工作人员再审阅档案,确定录取考生。一般情况下,除个别因身体原因或专业不服从调剂等原因需要退档的考生外,其他考生会被全部录取。录取考生所学专业,一般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和专业志愿确定,不能满足专业志愿的考生,最终会被随机调剂录取到招生未满的剩余专业。高校的招生过程视生源满足情况,虽然每所学校从几天到十几天不等,但基本依靠学校招办工作人员就可以完成招生任务。

然而新高考制度下,传统的“招办招生”的高校招生录取模式遇到了挑战:

首先,新高考将实施“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即由招生学校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考生。这项制度的实施,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招生工作中,高校招生录取时,要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对考生综合素质档案进行分析,对考生综合素质做出客观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和安排专业的重要参考,把单纯的“招办招生”变成了专家参与的“专家招生”。同时,在春季高考的统一考试招生、单独考试招生和高职(专科)综合评价招生中,也都把“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列为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重点要求,进一步对专家教师参与招生提出了要求。

其次,2020年我省将完善本科高校综合评价招生制度,将综合评价招生的考生成绩,由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和高校考核成绩三部分,调整为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高校考核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四部分,且每一部分成绩所赋分值均占一定比重。综合素质评价成绩的增加,凸显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重要性,高校要根据招生专业特点,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学生个人的特长、能力、高中阶段学习表现以及综合素质档案等进行重点考核和综合测评,将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和标志性成果作为考核和测评的重要内容,确定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本科高校综合评价招生制度的完善,要求高校的学科专业专家必须深度参与招生过程,更好地发挥“专业人”选“专业学生”的作用。

四、新高考将推动高校专业建设由“要我强”向“我要强”转变

“专业(类)+学校”的志愿填报方式,体现了“专业优先”的理念,突出了专业在志愿填报中的优先地位,学生的志愿填报会更加精准。由于不再设置专业调剂志愿,学生不用担心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保证了学生的专业选择权,维护了学生的职业选择权。同时,高校还可以录取到有明确专业意向的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成长成才。

但是,这种“专业(类)+学校”的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式,会加大不同高校间的专业竞争压力。由于学生的每个志愿都有明确的专业和学校,对招生专业来说,只有那些办学质量高、办学效果好、办学有特色的专业,才能得到考生和家长的认可,才会有更多的优秀生源报考,才能最终录取到优秀的学生。相反,那些办学质量不高、办学效果不好、办学缺乏特色的专业,即使所在学校水平还相对较高,可能也会因为社会认可度低而不被考生和家长接受,最终导致报考人数不多、录取分数不高。

因此,新高考制度下,专业不再有母体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保护,直接以真实状态呈现在了社会公众面前,让考生和家长有机会通过高考志愿填报,反映对不同专业的喜爱程度,而这种喜爱程度的高低,正是高校专业办学质量高低的最终体现。这种“赤裸裸”的竞争,给高校的专业带来了巨大危机和压力,倒逼专业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千方百计加强专业建设,强化专业特色,提高培养质量。同时,高校自身也会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专业,逐步“关停并转”落后专业,更好凝练学校办学特色,把学校办出水平、办出质量。

五、深化改革,开拓创新,迎接新高考带来的新挑战

面对新高考带来的新挑战,高校必须尽快行动起来,力争早谋划、早行动、早部署、早落实,提前做好准备,以饱满状态迎接2020新高考招生年的到来。一要转变招生理念。由过去“等着招”变为“主动选”,由过去“只看分数高低“变为“注重综合素质”。二要做好科目指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认真做好招生专业选考科目指定工作。三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四要加强招生队伍建设。充实院系学科专业专家到招生队伍之中,明确招生责任,协同做好招生工作。五要加强招生监督。切实管好用好新高考赋予高校的招生权力,坚持“阳光招生”,强化监督问责,确保公平公正。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