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资讯

高等教育如何作为?杜玉波、林建华、邱勇这样说(二)

发布时间:2023-09-17 23:52:15

■ 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释放高校发展活力

杜玉波认为,要真正深化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一是把该放的真正放到位。针对高校反映比较多的编制、岗位管理、进人用人、职称评审、基建审批等“老大难”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协同,对准问题,瞄准需求,消除“堵点”。二是把该管的真正管起来。改革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模式,提高监管的有效性,用好信息公开等社会监督手段,探索建立高校依法自定规则、政府监管落实、违规者退出的新机制。三是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简化优化服务流程,建立基于数据分析的监测机制、科学的监督抽查制度和教育基本质量监测体系,让高校教学科研人员从过多过苛的要求、僵硬的考核、烦琐的表格中解放出来,为高校办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代表:

  将大学发展融入国家和地方发展之中

“将大学的发展,融入到国家和地方的发展之中,是中国大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也是独特的优势。”林建华说,一方面,国家的发展为学校提供了很多资源,国家兴旺发达,大学就能够获得强大的发展动力。另一方面,大学扎根中国大地,主动聚焦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发展问题,努力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人才,提供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北京‘四个中心’的建设和大学的发展是非常契合的,这样的城市定位与发展战略,为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林建华说,北大一直努力服务北京、融入北京,“最近我们正在积极地推进北大与中关村科学城的进一步合作,特别是在北大周边,打造更多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我们也在积极参与怀柔科学城的建设,通过一些重大科研设施的建设,深度融入到科学城的建设中。”

林建华说,“从学校自身来讲,我们希望,未来的北京大学有两种特征,一是平静如水,就是要把校园环境和学术氛围建设得更好,更加宁静、和谐,使老师能够静心教学科研,使学生们能够安心学习。另一种特征是激情似火,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深入地融入到北京和国家的发展当中,通过对国家和地方发展的贡献,增强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代表:

  高教改革发展要置于全球化背景之下

“‘双一流’建设是国家重大工程,是提升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关键举措,其成效将代表国家高等教育的高度。”在邱勇的视野中,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高等教育格局发生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因而,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一定要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

“‘双一流’建设要有,但不是建设的中国一流大学,而是建设具有的世界一流大学,这就需要在引领性、独特性、社会贡献率等方面有所体现。”邱勇解释说,要更加突出大学的引领性,将大学建设为创新高地和文化高地;要更加突出大学的独特性,将独特性融入办学理念、育人模式、治学治校方法之中;要更加突出大学对社会的贡献率,将发展视野拓展到为国家、世界、人类的发展作出大学的贡献。

“21世纪的大学要有全球视野,要能在全球范围获取资源、吸纳人才,这对中国大学来说既是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邱勇说,清华大学在2016年发布了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战略,其核心是提升学生的全球胜任力。通过吸引更多全球学者来清华,让更多学生有机会走向世界,在提升国际合作办学程度的同时提升学校管理体系,从而进一步推动“双一流”建设。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