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各类高校有三千所左右,究其数量而言,应该是世界第一。那么,面对这么庞大的高校群,我们在报考院校的时候应该怎么选择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解一下。
整体来说,我国高校从隶属关系上讲,分为两大类:中央部委直属高校和地方所属高校。
1
中央部属高校
中央部属高校是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其直属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直属管理一批高等院校。
目前,全国共有中央部委直属高校一百多所,其中,占大头的是教育部直属管理,数量达到82所(含分校),这些高校的共同特点就是实力较强、学科特色鲜明,这82所全部是“211”高校,其中36所是“985”高校。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河海大学等老牌重点大学都属于教育部直属。
其他部委直属高校经过调整,数量不是太多,共有45所。有些是“985”高校,如北京理工大学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技大学属于中国科学院;有些是“211”高校,如大连海事大学属于交通部;有些属于一般院校,如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属于中央办公厅,中南民族大学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上海海关学院属于海关总署。
因为我国大学属于谁分管谁给钱。所以,这些中央部属高校总体而言是我国高校中的精英,他们得到的资源较多,发展较快,一般都是师资力量强、教学条件一流、就业率高、发展前景好。
2
地方所属高校
地方所属高校通常又叫省属高校,是指隶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区,大多数靠地方财政供养,共有2500多所。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这些高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比如上海大学、苏州大学、郑州大学、广州大学、深圳大学、长江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绵阳师范学院。这些地方大学中,有些界定有比较模糊,比如成都理工大学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部、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长春理工大学由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
所以,地方高校又分三种模式:省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省部共建大学”、地方性直属高校。
各级政府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是推动地方发展的软实力,是一个省的金字招牌,所以,省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区域内高校的发展。部分省份经济发达,财力充分,为做强区域高等教育,大力支持省属高校,积极争取相关中央部委的资金和资源支持,推动自己的快速发展甚至是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于是在北京、上海、江苏、湖北等教育资源雄厚的省市,以及中西部国家重点开发地区,涌现出一批与中央部属高校并驾齐驱的省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比如软科近日发布的2019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三所表现最好的地方高校分别排名29名(苏州大学)、35名(南方科技大学)和41名(上海大学),其实力超过了很多教育部直属高校。
因教育体制改革,很多中央部委所属行业院校转为省属院校。因为毕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省份为了做强地方高等教育,大力支持省属高校依靠自身特色积极争取相关国家部委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就形成了“省部共建高校”。如前面说到的成都理工大学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部、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长春理工大学由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就属这类情况。这类高校多数是办学历史悠久,实力比较强劲的高校。
地方性直属高校是隶属于各省省委直属管理的高校,以地方上管理、省政府投资建设为主,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各地的财政支持力度差异很大,就在本省市内而言,由于政府要重点建设省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省部共建大学”,所以大多数省属高校得到的财政支持较少,其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很多地方性直属高校可以说只是勉强维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