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名考生都符合报考资格的前提下,高校到底会做出怎么样的选择?这位专家分析,由于今后的自主招生移到高考后,高校完全可以在符合选拔要求的考生中再进行“二次选择”,即不同的专业,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材料专业,希望学生懂一点物理,又要兼通化学,小明在同样的招录条件下可能更受高校青睐。
“很多学生和家长恐怕还在考虑,选哪几门科目容易考A,折算分高,高考总分就高。但千万不要忘记,这次改革的一大初衷是有利于人才的科学选拔,要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有利条件。”这位专家称,历年来大学在招生尤其是自主招生中,“宁可降低几分,也要招一些有学科兴趣的学生。”
而到了新高考方案中,这种感叹就有了操作的实际可能。学业等级考成绩只描述了一个学生在同类考生中的相对位置,高校完全可以通过个性化的选拔,比如通过面试、动手实验等方式,遴选符合自己要求的学生。
应对大学“分层招录”趋势,考生应早做准备
由于高考新方案刚刚出炉,相关配套方案和实施细则还在进一步制定之中。在一、二本批次合并后,高校招录到底会出现多大的变化,这是此次改革的后续看点之一。
原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张民选认为,这次高考指挥棒改革所传递的政策设计理念和方向,与国际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是一致的。由于新高考方案要到2017年实施,新高一的学生和家长们也完全可以研究国际上一些名校的招录标准和原则,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张民选以美国教育为例。“很多人认为,美国的一流名校招录学生很看重学生在某个学科的特长、才华,偏才怪才都能被选中——这方面似乎比国内高校的选拔科学得多。”常年从事国际比较教育,张民选说,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误读,“从统计学上讲,世界一流名校录取的大多是全A生,而且在全A生中还要千挑万选,美国高考SAT满分的学生也完全可能被拒;另一方面,怪才确实可能叩开名校大门,但怪才是极少数,而且在某个方面一定有超出常人的能耐。”相比之下,在美国处于二线、三线位置的大学,对学生的学术没有这么苛刻的要求,但在招生时非常看重学生的兴趣、特长、潜能。
张民选由此分析新高考时代高校的招录格局。虽然今后一、二本招生批次合并,但大学招录完全可能出现分层的格局。处于金字塔塔尖的少数几所名校,完全可以对学生的学科等级提出高要求,挑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