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厦门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大学
厦门大学是一本大学,该校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二、厦门大学2019各省投档及最低录取分数线
省份 | 批次 | 理科 | 文科 | 理科最低位次 | 文科最低位次 |
---|---|---|---|---|---|
北京市 | 本一批 | 644 | 631 | 2766 | 680 |
天津市 | 本科A段 | 642 | 599 | 2253 | 517 |
河北省 | 本一批 | 641 | 642 | 3969 | 589 |
山西省 | 本一批 | 603 | 601 | 3197 | 368 |
内蒙古自治区 | 本一批 | 623 | 618 | 1644 | 387 |
辽宁省 | 本科批 | 642 | 640 | 2139 | 272 |
吉林省 | 本一批 | 629 | 607 | 2148 | 390 |
黑龙江省 | 本一批 | 630 | 607 | 2357 | 322 |
江苏省 | 本一批 | 392 | 387 | 4729 | 727 |
安徽省 | 本一批 | 627 | 578 | 4020 | 7246 |
福建省 | 本一批 | 603 | 608 | 4026 | 819 |
江西省 | 本一批 | 622 | 622 | 3433 | 359 |
山东省 | 本科批 | 631 | 620 | 5324 | 679 |
河南省 | 本一批 | 631 | 618 | 5104 | 677 |
湖北省 | 本一批 | 623 | 612 | 5031 | 801 |
湖南省 | 本一批 | 622 | 628 | 3536 | 611 |
广东省 | 本科批 | 592 | 606 | 10215 | 1520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本一批 | 636 | 615 | 2621 | 374 |
海南省 | 本一批 | 733 | 787 | 964 | 158 |
重庆市 | 本一批 | 639 | 620 | 2605 | 569 |
四川省 | 本一批 | 669 | 627 | 3485 | 490 |
贵州省 | 本一批 | 621 | 641 | 1898 | 353 |
云南省 | 本一批 | 652 | 638 | 2044 | 473 |
陕西省 | 本一批 | 629 | 599 | 3704 | 1801 |
甘肃省 | 本一批 | 604 | 618 | 1951 | 185 |
青海省 | 本一批 | 567 | 586 | 667 | 145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本一批 | 526 | 622 | 3775 | 8 |
三、厦门大学简介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年,厦门大学入选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40多万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29个学院和15个研究院,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在内的完备学科体系。学校现有1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拥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3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交叉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类别,28个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类别。2017年,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5个学科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70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91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8%(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2289人,占84.5%。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2人(含双聘院士9人),文科资深教授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18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0人次,“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人、青年学者1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3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5人、教学名师1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4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3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1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