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丽水有哪些本科院校
丽水本科院校只有1所,即丽水学院,该校是由丽水市人民政府举办,是丽水最高学府和唯一的本科院校,被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第二批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主管部门 | 所在地 | 办学层次 |
1 | 丽水学院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本科 |
二、丽水学院2019各省投档及最低录取分数线
省份 | 批次 | 理科 | 文科 | 理科最低位次 | 文科最低位次 |
---|---|---|---|---|---|
辽宁省 | 本科批 | 474 | 524 | 56771 | 15064 |
山东省 | 本科批 | 489 | 126442 | ||
广东省 | 本科批 | 459 | 120074 | ||
甘肃省 | 本二批 | 452 | 501 | 47304 | 11813 |
云南省 | 本二批 | 490 | 532 | 55648 | 17847 |
贵州省 | 本二批 | 431 | 506 | 70967 | 20337 |
四川省 | 本二批 | 520 | 524 | 105210 | 26680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本二批 | 456 | 464 | 62591 | 22993 |
湖南省 | 本二批 | 488 | 545 | 67651 | 19048 |
湖北省 | 本二批 | 476 | 522 | 70052 | 17714 |
河南省 | 本二批 | 495 | 527 | 116429 | 27625 |
江西省 | 本二批 | 507 | 550 | 51142 | 12769 |
福建省 | 本二批 | 463 | 524 | 49464 | 12790 |
安徽省 | 本二批 | 492 | 547 | 81511 | 21022 |
江苏省 | 本二批 | 335 | 327 | 96941 | 26212 |
内蒙古自治区 | 本二批 | 424 | 38856 | ||
山西省 | 本二批 | 443 | 506 | 77276 | 15648 |
河北省 | 本二批 | 468 | 540 | 119169 | 22432 |
三、丽水学院简介
丽水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7年经学大师孙诒让先生指导创办的处州师范学堂。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丽水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8月,浙江省少数民族师范学校并入丽水师专,2003年3月,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丽水农业校和丽水工业校于2000年合并)与丽水师专合并成新丽水师专。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丽水学院,2007年3月,丽水市卫生学校并入丽水学院。2010年5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6年11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10月,学校被列为浙江省“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1月被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第二批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
学校现有民族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生态学院、工学院、医学与健康学院、商学院、中国青瓷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另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华侨学院、创业学院、中国(丽水)两山学院、丽水市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教学科研机构。学校现有47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3000多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0000多人。现有教职工1100多人,其中教授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00多人,拥有国家“”和“青年”特聘专家各1人,教育部民族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1人,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19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4人,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3人。学校现有浙江省一流学科5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个,浙江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个,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1个,省级优势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省优秀教材4部、省“十三五”新形态教材立项项目10项。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2016年《龙泉青瓷工艺》入选浙江省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校获2016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学校还建有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个。学校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浙江省文明单位和浙江省“5A”级平安校园。
“十二五”期间,学校确立了“教学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坚持“科学定位、创新机制、优化结构、培育特色、勤俭办学、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全面实施“特色办学、创新兴校”行动计划,大刀阔斧地重组二级学院,全面实施全校范围内自主转专业制度,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大学”,基本实现了办学层次由本专科相当向本科为主转变,专业结构由师范为主型向综合应用型转变,办学功能由单一向多功能转变,办学模式由相对封闭向开放合作转变,发展方式由较为粗放向集约高效转变,完善的本科教育体系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