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辽宁的二本大学
辽宁共有32所二本大学,名单分别为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农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大连工业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师范大学、锦州医科大学、大连交通大学等,具体完整二本院校名单见下表。
排名 | 院校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批次 |
---|---|---|---|---|
1 | 辽宁大学 | 综合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2 | 东北财经大学 | 财经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3 | 中国医科大学 | 医药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4 | 大连大学 | 综合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5 | 沈阳农业大学 | 农林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6 | 辽宁师范大学 | 师范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7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理工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8 | 沈阳工业大学 | 理工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9 | 大连医科大学 | 医药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10 | 大连工业大学 | 理工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11 | 沈阳药科大学 | 医药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12 | 沈阳建筑大学 | 理工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13 | 沈阳师范大学 | 师范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14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理工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15 | 大连交通大学 | 理工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16 | 渤海大学 | 综合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17 | 辽宁科技大学 | 理工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18 | 辽宁中医药大学 | 医药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19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理工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20 | 大连海洋大学 | 农林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21 | 辽宁工业大学 | 理工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22 | 沈阳化工大学 | 理工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23 | 沈阳理工大学 | 理工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24 | 大连民族大学 | 民族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25 | 沈阳大学 | 综合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26 | 锦州医科大学 | 医药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27 | 沈阳工程学院 | 理工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28 | 沈阳医学院 | 医药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29 | 辽东学院 | 综合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30 | 鞍山师范学院 | 师范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31 | 辽宁科技学院 | 理工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32 | 营口理工学院 | 理工类 | 辽宁 | 本科二批 |
二、沈阳工程学院简介
沈阳工程学院是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2年)与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始建于1947年)合并组建的省属本科高校,是辽宁省内唯一一所以能源电力为主干学科的地方本科高校。学校以工为主,工、管、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由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共建。
建校七十余年来,学校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砥砺奋斗,自强不息,不断凝聚发展力量,秉承“明德致知、精工博学”的校训精神,坚持“服务电力、服务辽宁,工程教育、应用为本,产教融合、卓尔不群”的办学理念,大力弘扬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以提高质量、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型发展为路径,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先后培养了十余万毕业生,为国家建设、东北振兴、辽宁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是“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高校”,近五年来始终保持95%以上的较高就业率,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获评“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高校”。
三、沈阳工学院简介
沈阳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创建于1999年。学校位于沈阳、抚顺两市接壤地带的国家改革创新示范区——沈抚新区,校园北依浑河,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景色宜人。占地面积1680亩,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留学生17000余人。设有12个教学单位,在48个本科专业和11个高职专科专业招生。图书馆建筑面积2.57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47.6万册、电子图书141万册。构建了统一身份认证,多平台集成的智慧校园平台。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建设最好的应用技术大学”作为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依法治校、专家治学、全员育人、特色发展”的治校方略,大力弘扬“追求卓越、互助利他”学院精神;学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施“协同育人、工学交替、理实融合、学用一体”的育人模式,构建了“满足学生就业、升学、个性化发展”的分类培养、分级教学的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作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善做事”的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校以来,已为国家输送了五万余名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