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苏所有大学
江苏有167所大学,名单分别为南京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常州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等。
1.江苏本科学校名单【77所】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主管部门 | 所在地 | 办学层次 |
1 | 南京大学 | 教育部 | 南京市 | 本科 |
2 | 苏州大学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本科 |
3 | 东南大学 | 教育部 | 南京市 | 本科 |
4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南京市 | 本科 |
5 | 南京理工大学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南京市 | 本科 |
6 | 江苏科技大学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本科 |
7 | 中国矿业大学 | 教育部 | 徐州市 | 本科 |
8 | 南京工业大学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9 | 常州大学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本科 |
10 | 南京邮电大学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11 | 河海大学 | 教育部 | 南京市 | 本科 |
12 | 江南大学 | 教育部 | 无锡市 | 本科 |
13 | 南京林业大学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14 | 江苏大学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本科 |
15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16 | 南通大学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本科 |
17 | 盐城工学院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本科 |
18 | 南京农业大学 | 教育部 | 南京市 | 本科 |
19 | 南京医科大学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20 | 徐州医科大学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本科 |
21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22 | 中国药科大学 | 教育部 | 南京市 | 本科 |
23 | 南京师范大学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24 | 江苏师范大学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本科 |
25 | 淮阴师范学院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本科 |
26 | 盐城师范学院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本科 |
27 | 南京财经大学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28 | 江苏警官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29 | 南京体育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30 | 南京艺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31 | 苏州科技大学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本科 |
32 | 常熟理工学院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本科 |
33 | 淮阴工学院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本科 |
34 | 常州工学院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本科 |
35 | 扬州大学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本科 |
36 | 三江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本科 |
37 | 南京工程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38 | 南京审计大学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39 | 南京晓庄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40 | 江苏理工学院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本科 |
41 | 江苏海洋大学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本科 |
42 | 徐州工程学院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本科 |
43 |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44 | 南通理工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通市 | 本科 |
45 |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 公安部 | 南京市 | 本科 |
46 |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本科 |
47 | 泰州学院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本科 |
48 | 无锡太湖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无锡市 | 本科 |
49 | 金陵科技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50 |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徐州市 | 本科 |
51 |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本科 |
52 |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本科 |
5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本科 |
54 |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本科 |
55 |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泰州市 | 本科 |
56 |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泰州市 | 本科 |
57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本科 |
58 |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本科 |
59 |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连云港市 | 本科 |
60 |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泰州市 | 本科 |
61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无锡市 | 本科 |
62 |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苏州市 | 本科 |
63 |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苏州市 | 本科 |
64 |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苏州市 | 本科 |
65 |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镇江市 | 本科 |
66 |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扬州市 | 本科 |
67 |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徐州市 | 本科 |
68 |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扬州市 | 本科 |
69 |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镇江市 | 本科 |
70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张家港市 | 本科 |
71 |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泰州市 | 本科 |
72 |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通市 | 本科 |
73 |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本科 |
74 | 宿迁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宿迁市 | 本科 |
75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76 | 西交利物浦大学 | 江苏省教育厅 | 苏州市 | 本科 |
77 | 昆山杜克大学 | 江苏省教育厅 | 昆山市 | 本科 |
2.江苏专科学校名单【90所】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主管部门 | 所在地 | 办学层次 | 备注 |
1 |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江苏省 | 盐城市 | 专科 | |
2 | 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江苏省 | 苏州市 | 专科 | |
3 | 明达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盐城市 | 专科 | 民办 |
4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无锡市 | 专科 | |
5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徐州市 | 专科 | |
6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7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通市 | 专科 | |
8 |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苏州市 | 专科 | |
9 |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专科 | |
10 |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 江苏省 | 镇江市 | 专科 | |
11 | 南通职业大学 | 江苏省 | 南通市 | 专科 | |
12 | 苏州职业大学 | 江苏省 | 苏州市 | 专科 | |
13 | 沙洲职业工学院 | 江苏省 | 苏州市 | 专科 | |
14 | 扬州市职业大学 | 江苏省 | 扬州市 | 专科 | |
15 |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专科 | |
16 |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17 | 九州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徐州市 | 专科 | 民办 |
18 |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苏州市 | 专科 | 民办 |
19 |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泰州市 | 专科 | |
20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常州市 | 专科 | |
21 |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22 |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23 | 应天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专科 | 民办 |
24 |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无锡市 | 专科 | |
25 |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盐城市 | 专科 | |
26 |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扬州市 | 专科 | |
27 |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南通市 | 专科 | |
28 |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苏州市 | 专科 | |
29 |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苏州市 | 专科 | |
30 | 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苏州市 | 专科 | 民办 |
31 |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苏州市 | 专科 | |
32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无锡市 | 专科 | |
33 |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通市 | 专科 | |
34 |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35 |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淮安市 | 专科 | |
36 |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泰州市 | 专科 | |
37 |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常州市 | 专科 | |
38 |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苏州市 | 专科 | |
39 |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苏州市 | 专科 | |
40 | 太湖创意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无锡市 | 专科 | 民办 |
41 |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淮安市 | 专科 | 民办 |
42 |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43 |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专科 | 民办 |
44 |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专科 | 民办 |
45 |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无锡市 | 专科 | 民办 |
46 |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无锡市 | 专科 | 民办 |
47 |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专科 | 民办 |
48 |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常州市 | 专科 | |
49 |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常州市 | 专科 | |
50 |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镇江市 | 专科 | |
51 |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淮安市 | 专科 | |
52 |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常州市 | 专科 | 民办 |
53 |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54 |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徐州市 | 专科 | |
55 |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无锡市 | 专科 | |
56 | 宿迁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宿迁市 | 专科 | |
57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58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扬州市 | 专科 | 民办 |
59 |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常州市 | 专科 | |
60 |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无锡市 | 专科 | |
61 |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无锡市 | 专科 | |
62 |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无锡市 | 专科 | |
63 | 金山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镇江市 | 专科 | 民办 |
64 |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苏州市 | 专科 | |
65 |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盐城市 | 专科 | |
66 |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淮安市 | 专科 | |
67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扬州市 | 专科 | |
68 | 苏州百年职业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苏州市 | 专科 | 中外合作办学 |
69 |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苏州市 | 专科 | 民办 |
70 |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专科 | 民办 |
71 |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72 |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73 |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74 |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苏州市 | 专科 | 民办 |
75 |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76 |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77 |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苏州市 | 专科 | |
78 | 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宿迁市 | 专科 | 民办 |
79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苏州市 | 专科 | |
80 |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江苏省 | 徐州市 | 专科 | |
81 |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徐州市 | 专科 | |
82 |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南通市 | 专科 | |
83 |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江苏省 | 南通市 | 专科 | |
84 | 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扬州市 | 专科 | 民办 |
85 |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淮安市 | 专科 | |
86 |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专科 | |
87 |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常州市 | 专科 | |
88 | 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镇江市 | 专科 | |
89 |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徐州市 | 专科 | |
90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扬州市 | 专科 |
二、南京大学简介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南京大学又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1994年,南京大学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1999年,南京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江苏省再次签订重点共建南京大学的协议;2011年,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协议继续重点共建南京大学;2016年,南京大学入选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2017年,南京大学入选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15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南京大学目前拥有仙林、鼓楼、浦口、苏州四个校区,有31个直属院系,各类学生总计63876人,其中本科生13129人、硕士研究生14937人、博士研究生6996人、外国留学生3205人。全校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个,“双一流”建设学科15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立项学科19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8个,本科专业8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9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3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博士后流动站38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2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有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教育部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3个,环境保护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重点(工程)实验室12个,江苏省工程中心10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5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1个,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1个。
南京大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在国际或他国当选院士13人次(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欧洲文理科学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国际量子分子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1人,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1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00人、讲座教授25人、“青年”1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133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91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98人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2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2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6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教学名师4人、青年拔尖人才2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1人,教育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4人,“青年”入选者108人。
三、苏州大学简介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开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中国大陆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从民国时期的群星璀璨,到共和国时代的开拓创新;从师范教育的文脉坚守,到综合性大学的战略转型与回归;从多校合并的跨越发展,到争创一流的重塑辉煌,苏州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苏大人始终秉承“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之校训,坚守学术至上、学以致用,倡导自由开放、包容并蓄、追求卓越,坚持博学笃行、止于至善,致力于培育兼具“自由之精神、卓越之能力、独立之人格、社会之责任”的模范公民,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为社会输送了50多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包括许德珩、周谷城、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赵朴初、钱伟长、董寅初、李政道、倪征日奥(yù)、郑辟疆、杨铁樑、查良镛(金庸)等一大批精英栋梁和社会名流;谈家桢、陈子元、郁铭芳、宋大祥、詹启敏等30多位两院院士,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