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徽大学有专科吗
1、安徽大学有大专招生。
2、安徽大学专科招生专业均实行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在安徽大学修读三年专科课程且学业合格,授予安徽大学专科文凭;符合英国格林威治大学本科就读条件的学生第四年可赴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就读,成绩合格者由英国格林威治大学颁发本科学士学位证书。格林威治大学本科学费按英国当年的收费标准执行。
二、安徽大学2019各省投档及最低录取分数线
省份 | 批次 | 理科 | 文科 | 理科最低位次 | 文科最低位次 |
---|---|---|---|---|---|
北京市 | 本一批 | 593 | 591 | 8741 | 2438 |
天津市 | 本科A段 | 583 | 567 | 7548 | 1496 |
河北省 | 本一批 | 604 | 614 | 14859 | 2461 |
山西省 | 本一批 | 560 | 571 | 11357 | 1886 |
内蒙古自治区 | 本一批 | 549 | 585 | 10707 | 1495 |
辽宁省 | 本科批 | 591 | 600 | 11688 | 2323 |
吉林省 | 本一批 | 570 | 567 | 9675 | 1781 |
黑龙江省 | 本一批 | 585 | 569 | 8478 | 1585 |
江苏省 | 本一批 | 372 | 364 | 22330 | 4883 |
安徽省 | 本一批 | 570 | 590 | 22290 | 4284 |
福建省 | 本一批 | 558 | 588 | 12364 | 2123 |
江西省 | 本一批 | 586 | 594 | 11178 | 2203 |
山东省 | 本科批 | 594 | 591 | 19555 | 3854 |
河南省 | 本一批 | 589 | 584 | 22024 | 4346 |
湖北省 | 本一批 | 581 | 583 | 16307 | 3351 |
湖南省 | 本一批 | 578 | 599 | 14169 | 3067 |
广东省 | 本科批 | 555 | 564 | 26620 | 11377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本一批 | 591 | 578 | 9595 | 1849 |
海南省 | 本一批 | 676 | 722 | 3114 | 775 |
重庆市 | 本一批 | 592 | 586 | 12315 | 2594 |
四川省 | 本一批 | 627 | 591 | 18026 | 3381 |
贵州省 | 本一批 | 562 | 600 | 10225 | 1973 |
云南省 | 本一批 | 597 | 608 | 11691 | 2190 |
陕西省 | 本一批 | 570 | 584 | 14676 | 2943 |
甘肃省 | 本一批 | 549 | 572 | 9083 | 1551 |
三、安徽大学简介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作为安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学校创建于1928年当时省会安庆市。抗战期间,学校被迫西迁,并一度流散,1946年复校,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12月迁至芜湖,几经调整,学校于1956年迁建合肥市,1958年全面恢复招生。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学校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尤其是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建设行列之后,更是实现了跨越发展。
学校现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园,校园面积达3200余亩,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8.18亿元,馆藏纸质图书350余万册。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教学人员1600余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900余人;入选国家及省级人才项目30余名,享受国务院和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39名,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120名。在校生规模约2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7000余人,全日制本、专科生21800余人。
学校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设有26个院(系、部),95个本科专业;涉及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
现有1个学科群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建有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1个获得国家CMA计量认证的现代实验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分中心;有1个省技术创新中心,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6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设有4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实验教学(实训)示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