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

绵阳师范学院录取分数线2019

发布时间:2023-09-21 16:52:09

一、绵阳师范学院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省份批次理科文科理科最低位次文科最低位次
辽宁省本科批4875455101310562
山东省本科批47552714540534767
海南省本一批540624177704382
宁夏回族自治区本二批423527171413562
青海省本二批400473105222369
甘肃省本二批460514426018795
陕西省本二批4575097146117360
云南省本二批5035464846513425
贵州省本二批4335236937214613
四川省本二批52052710521024854
重庆市本二批5165344462812241
广西壮族自治区本二批4424856994416993
湖南省本二批4755397894621947
湖北省本二批4555188237618917
河南省本二批46251616440735312
江西省本二批4755437749215785
福建省本二批4275046795918014
安徽省本二批45653912059726019
江苏省本二批32531911807532051
黑龙江省本二批4674794058110447
吉林省本二批464497337748065
内蒙古自治区本二批3874894826411522
山西省本二批4585176538111969
河北省本二批4935379633823762

二、绵阳师范学院简介

绵阳师范学院是四川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在被誉为“蜀道明珠”的中国科技城、李白出生地——全国文明城市绵阳。

春秋更迭,爝火薪传。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绵阳师范学院由原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绵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立。2006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7年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获准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试点单位,开始招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建校以来,学校积淀形成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育人为本,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厚德、博学、笃行、弘毅”的校训,“弘文励教,止于至善”的教风,“学思并重,知行合一”的学风。累计为国家培养了12万余优秀学子。

黄钟轻叩,九皋鸿渐。学校现有高新校区、游仙校区和丰谷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两千亩,建筑面积46万余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体育场馆等服务设施。现有16个二级学院,52个全日制本科专业,覆盖9大学科门类。现有高级职称教师529人,博士249人,博、硕士生导师81人,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专家、四川省“天府”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绵州育才计划等省市级称号性人才32人次,荣获国省“优秀教师”“四川省师德楷模”“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5人,入选四川省高校师德典型代表2人。现已形成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专科高等教育、成人本专科高等教育及留学生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校研究生、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留学生19000余人。

弘文励教,止于至善。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教学型、地方型、应用型、师范型”的办学定位,坚持“师范做强、艺体做精、应用转型”,按照“教师适应课程、课程适应专业、专业适应学生,学生适应社会”的改革思路,培养服务基础教育的优秀师资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获得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立项建设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卓越计划”项目7项,应用示范专业6项,省级应用示范课程10门,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四川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个,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1个。近三年,学校完成各级质量工程、卓越工程、教学改革等项目931项。学生在四川省和国家级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43项。

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学校构建了创新教育优秀师资培养模式,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建有中国科协创新工作室、中国创造学会实验基地、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近三年,学生承担各级科研、创新创业项目1508项,授权专利30项;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非学科竞赛中获得各级奖励365项。获得“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

教研相长,服务地方。学校坚持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形成了“一山一水一城”科研主攻方向,致力于打造“教育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服务”三大品牌,积极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学校建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科普基地1个;省级高水平研究团队2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高校工程研究中心3个;绵阳市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科普基地1个。近三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课题58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72篇,其中SCI126篇,出版学术著作43部;教育部产学研合作项目近40项,开展校地合作与服务等项目180余项;积极参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对接平武县、壤塘县、三台县等开展教育扶贫、智力扶贫、文化扶贫,组织团队协助当地进行新村规划、产业扶贫等,为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特色,助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成长,近三年培训中小学教师达4万余人次。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学校着力培育校园文化,实施主题教育月、节庆日活动和“一院一品”建设。收集整理国家、省非遗项目名录近3000项,场馆教育模式获得全国优秀奖,“梦之声”合唱团多次赴省内外演出,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风采节等系列品牌活动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形成了“博、雅、趣、活”的校园文化氛围。

开放办学,接轨国际。近年来,学校与德国、美国等国家、地区的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师资培养、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学生交流等活动。

弦歌颂雅,风华赓续。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学校坚持以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围绕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聚焦综合改革,推进转型发展,提升教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