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郑州轻工业大学有几个校区
郑州轻工业大学有3个校区,分别为东风校区、科学校区、禹州校区,东风校区地址为河南省郑州市东风路5号、科学校区地址为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136号、禹州校区地址为许昌禹州市画圣路北段。
二、郑州轻工业大学简介
郑州轻工业大学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是河南省重点建设高校。建校以来,学校秉承“为之则易、不为则难”的校训,抓住国家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不断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艺、经、管、法、教、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院校。
历史沿革学校创建于1977年,原隶属国家轻工业部,是当时轻工业部在中南地区布局的唯一一所轻工类本科高校;1998年转属河南省人民政府;2009年被列为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201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签约共建高校;2018年被确定为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由郑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郑州轻工业大学。
学科专业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近年来,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学校拥有14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学校现有67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7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和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共44门,有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试验教学中心11个。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不断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目前拥有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食品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17个,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传统优势学科实力雄厚。
师资队伍学校始终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汇聚和造就了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学校现有教职工1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0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国家“”人选、国家“”教学名师、河南省“”人选、省级特聘教授、享受政府津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省厅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等200余人,形成了以院士及河南省特聘教授,以学术造诣深厚的教授、博士为中坚,以中青年教师为支撑的专业技术职务、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专兼结合,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学校持续推进“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校现有在校生22000余人,全日制研究生1200余人。学校一直面向全国招生,已为国家输送 10 余万名毕业生,毕业生整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学校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和“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全国烟草行业、家电行业、电池行业、食品行业、工业设计行业的大批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都是我校的毕业生。学校获得“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高校军训先进单位”“河南公众最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河南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品牌”“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具有国内影响力河南高校”等荣誉称号。
科学研究学校设有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食品生产与安全2个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信息化电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表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机械装备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国家烟草专卖局烟草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应急平台信息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一批轻工特色鲜明的省部级学科平台,为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学校拥有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5个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近五年,承担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2000多项,其中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00余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4项、省部级奖励100余项。自然科学研究论文被SCI、EI、ISTP收录的数量10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400余部。《轻工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河南省一级期刊、河南省二十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