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

强基计划要多强 报强基计划需要哪些条件

发布时间:2023-11-21 06:50:16

2023报强基计划需要考生成绩达到一本线(或特殊类控制线)、基础学科领域能力突出,强基计划是为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选拔出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所以对考有较高的要求。

强基计划要多强 报强基计划需要哪些条件

一、2023报强基计划需要哪些条件

(一)高考成绩优秀: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必须是参加了当年的全国高考统考,而且由于高考成绩占比至少要达到85%,就要求考生必须有足够优秀的高考成绩,一般要裸分要考到650分左右,被录取的几率会比较大。

(二)在某一学科或某些学科方面能力突出:强基计划是要选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如果学生能在五大学科竞赛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甚至进入全国决赛,那么就更受高校青睐。

(三)综合素质高:综合素质包含的方面就比较多,除了优秀成绩外,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运动与健康、表现与社交能力等方面要求同样比较高,更具体的仍然要考当年相关高校最新发布的评价标准。

二、报强基计划的要求

1.高三考生

强基计划的报名条件之一是高三考生必须具备报名资格,因为强基计划主要针对高中生,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2.必须符合高考报名条件,参加高考。

强基计划的报名条件之一是必须符合高考报名条件,参加高考。因为强基项目需要高考成绩,而高考成绩在高校选拔中也占很大比重,所以需要参加高考才有资格报名强基项目,高考成绩也是入围的敲门砖。

3.有省级比赛或五大学科比赛的获奖记录证明自己有学术特长等。

申请强计划的条件之一是要有省级竞赛或五大学科竞赛的获奖记录,以证明自己的学术特长。因为强基计划主要是针对专业人才的选拔而实施的,对成绩和优秀人才的要求更高。

三、强基计划究竟强在哪里

1、“强”在学校

强基计划遴选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试点。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2、“强”在专业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各高校在2020年强基计划中投入的招生专业均为历史积淀深厚、学科实力雄厚、国家人才紧缺的基础学科和关键领域专业。

例如:北京大学将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生物学类、理论与应用力学、历史学类、考古学类、哲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和基础医学的10个招生专业纳入强基计划。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明确强调,参与强基计划的学科专业都是学校入围世界一流学科专业或教育部学科评估A+、A的学科,以及位居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千分之一的优势学科。

3、“强”在考生

试点高校大都把可以申请报名强基计划的考生分为两类:

一是综合素质优秀、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二是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

但同时,各高校也都强调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入选的学生首先要认同“强基”理念,具备“强基”特质,即胸怀家国,志向坚定,有志于未来从事基础学科和关键领域研究。

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强基计划招生对象明确为“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志于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毕业生”。

根据试点高校的招生简章,入围考试的考生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考生高考成绩需要同时达到当地一本控制线和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后者由高校按一定的入围比例划定;

第二类考生要入围自己报考的高校,只需满足高考成绩达到当地一本控制线。

例如:2020年浙江大学申请报名考生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优异的考生。

第二类: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学生。要求在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二等奖及以上、且高考成绩不低于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特殊类型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

4、“强”在培养

一是单独制定培养方案。

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

二是畅通成长发展通道。

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

三是推进科教协同育人。

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这些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

四是强化质量保障机制。

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对进入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科学分流。建立在校生、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积极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

例如:清华大学新成立了日新、致理、探微、行健、未央五大书院,专门负责强基计划学生入校后的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

北京师范大学在前期探索“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国际化、个性化)等有效培养模式基础上,针对强基计划实施“基础扎实、学科交叉、科教融合、本研衔接动态进出”四位一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农业大学强基计划实行本硕博衔接培养,采用“3+5”培养模式,学习时间不少于8年;实施“一体两制三化”协同育人,即以强基计划为载体,实施学分制、导师制,探索小班化、专业课中推进本硕博授课混合化教学、国际化育人机制。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