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各大高校放寒假时间要到了,很多学生要提前购买火车票,所以必须要知道本校放寒假时间的具体时间安排。本文高考升学网小编为你介绍关于莆田学院的2019-2020年的校历就放寒假时间,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2019-2020年莆田学院校历及寒假放假时间安排
寒假时间:2020年1月11日-2月10日
二、莆田学院介绍
莆田学院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海上“和平女神”妈祖故乡、著名侨乡??莆田市,是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由福建省政府领导和管理,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2011年、201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学校获评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学校、平安校园,福建省花园式单位。
办学历史:学校由原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原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分校、原莆田华侨体育师范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898年创办的兴化圣教医院附设护士训练班。
办学条件:校园占地面积1666.8亩,校舍建筑面积52.85万平方米。建设中的新校区占地2970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55亿元,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410多万册。拥有45个实验室,其中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个;实习实训基地284个,其中包括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直属附属医院1个,非直属附属医院3个,教学、实习医院38个。
办学思路:学校明确“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特色化”的办学定位,坚持“做大工科、做强医科、做实文理、做精师艺”及“工科搞特色,医科走基层,文理转应用,师艺留精品”的学科专业发展思路,“以应用为原则,以行业为依托,以专业为基础,整合资源,形成团队,产学协作,项目推动”的学科建设思路,主动对接福建省及莆田市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着力实施人才、开放、品牌、文化四大战略,培养作为基层骨干、行业中坚的上手快、能吃苦、有后劲的应用型人才,建设质量好、机制优、校园美的应用型大学。
学院专业:下设文化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护理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临床医学院、基础教育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52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科、医科、管理”为主干的机电类、信息类、土建类、医学类、文化产业类、工商及公共服务类、环境与生化类、工艺美术类等八大专业群,涵盖了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医学、教育学、艺术学、经济学等8大学科门类。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近1.6万人。
师资队伍:学校着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创新人才管理工作机制,开展“百万聘博”工作,实施“高端人才引培工程”、“博士工程”、“名校进修工程”、“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工程”,坚持“外引”、“内培”和“柔性聘用”并举,努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1309人,其中专任教师906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451人,占49.78%;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737人,占81.35%;专业课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比达64.3%。学校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5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9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人选17人;福建省优秀教师6人,福建省教学名师5人;受聘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受聘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73人;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
教学改革:学校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快推动向应用型转变,入选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注重实践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单位。2013年以来,新增21个本科专业,4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和6门精品资源共享课获省级立项,临床医学、工艺美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6个专业成为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通过教育部认证,土木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管理、环境工程专业接受了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获国家级立项,机电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省级立项。获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1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9项。学生在学科和技能竞赛中获国际级奖项19人次、国家级奖项1038人次、省级奖项971人次,525名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
科研工作:学校成为省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建设单位,与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21名。现有各类省厅级科研平台27个,其中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级人文化社科基地8个、省级特色新型智库1个、省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产学研示范基地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2002年以来,全校共承担校外科研项目186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5项、省部级项目351项,校外资助总经费2.26亿元。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2项、授权专利149项。学校立足地域人文优势,深入开展妈祖文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妈祖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获批为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妈祖文化研究中心成为第一批省社科研究基地和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研究基地,并入选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体育总局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台联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研习交流基地、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妈祖文化研究基地,并且是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会长单位。
合作办学:稳步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与美国新奥尔良大学联合举办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健康产业管理),与英国邓迪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等20多个国外大学开展交流合作,学校跻身中国大学国际竞争力排行榜500强。师生出国(境)访学、研修频繁。作为福建省首批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试点高校,学校从2011年开始,先后与实践大学、明道大学、嘉南药理大学、朝阳科技大学、弘光科技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大同大学等7所台湾高校开展合作办学。与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等150多个企事业单位开展政产学研合作。
服务地方:贴近莆田市产业发展的需要,与相关产业共建现代装备、电子信息、电子商务、工艺美术、医疗健康、食品与化工等6个产业学院和相关六个专业群,并以此为抓手,推进应用型示范校建设。与莆田市5个县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行业、企业共建产学研合作科研平台5个。成立10个校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33支服务地方团队,积极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成立莆田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莆田市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等地方智库。通过参加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等途径,积极推介、对接科研成果。积极传承地方文化,深入开展妈祖文化、莆仙文化研究,积极参与妈祖祭典和重大赛事活动的表演、组织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