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杭州G20峰会举办时间是9月4日-5日,此次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G20的举办不仅能够推动杭州经济的发展,对于杭州人也是大有益处。
举办时间:9月4日-5日
放假安排:目前暂未确定
G20峰会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12月16日在德国柏林成立,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十二个重要经济体组成。G20峰会旨在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按照以往惯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列席该组织的会议。二十国集团(Group20)是1999年9月25日由八国集团的财长在华盛顿提出的,目的是防止类似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20国集团从2008年起召开领导人峰会。随着20国集团的架构日渐成熟,并且为了反映新兴工业国家的重要性,20国集团成员国的领导人于2009年宣布该组织将取代八国集团成为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
1997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要求增加发展国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发言权的呼声日益增强。
1999.6德国科隆,美日德法英意加俄8个工业国财长提出为防止类似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让更多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经常性对话,以利全球金融货币体系的稳定。1999.9华盛顿八国集团财长宣布成立二十国集团(G20)论坛,由欧盟、布雷顿森林机构和19国财长央行长组成。
1999.12德国柏林,八国集团(美日德法英意加俄)与欧盟及亚非拉美大洋洲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共创20国集团(G20)国际经济合作非正式论坛会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列席G20论坛会议)会议旨在促进工业国和新兴市场国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重要问题开展建设开放性对话。
通过对话,为讨论协商有关实质问题奠定广泛基础,寻求合作,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并加强其框架的构建。中国是二十国集团的创始成员,并于2005年作为主席国成功地举办了第七届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中国将于举办G20领导人峰会。
迎接G20杭州峰会电匠精神点“靓”绝美西湖
为迎接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杭州环西湖电力提升改造工程点“靓”西湖美景。
初夏的夜,西子湖畔游人如织,远眺湖中三岛“幽幽碧玉水中印”,湖岸夜色,流光溢彩。
秋,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落户杭州的消息传来,一场夜以继日的电力改造提升工程随即在杭州环西湖区域拉开大幕。短短半年时间里,51公里管沟、189公里电缆线路和162座开关站得到新建改造,西湖周边配电网络得到全面更新补强,用户年均故障停电时间降至5分钟以内,西湖夜色正被点“靓”。
不眠不休的“工匠团队”
此前,环西湖电缆最老的已经近30年未曾更换,老化严重,电缆管沟也年久失修,塌陷、淤泥堵塞情况较为普遍。G20峰会为改造扩容环西湖电网、彻底解决潜藏隐患提供了契机。
西湖景区人流如潮、商户集聚,何时开始施工、如何进行施工,是摆在杭州电力工匠们面前的严峻课题。为此,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杭州供电公司专门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8个现场工作小组,对接协调各参建单位,对环西湖区域各条道路实施24小时全天候施工管理。
西湖的电力改造项目需要和市政、交警、景区管理处等多家政府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又同时受到军用光缆、水务、通信、燃气等十余类地下管线的影响,项目推进异常困难。在西湖边每动一寸土,都需要做足勘察调研和报备工作。为了让政府和公司领导随时掌握电力施工进展情况,项目组实施“两天一汇报”制度,及时向决策层传递进度信息。
何宝昌是环西湖电力改造工程的一名现场施工管理员。工期紧、任务重,何宝昌把办公室的沙发“改造”成了床,他和几个同事靠着三张桌子和这张床在“工区指挥部”里编写计划、把控进度、过夜休息。为了不影响百姓生活,施工队员只能在晚上10点到凌晨6点组织施工。天一亮就要恢复路面,围好围挡。连续数月的“昼伏夜出”,让许多队员和家人没吃上几顿团圆饭。
风雪无阻的“精工手术”
工程开始后不到两个月,杭州经历了罕见的雨雪冰冻寒潮天气,深夜里零下10摄氏度的气温让正在实施作业的顶管机罢了工。在征询设备专家意见后,项目组决定冒雪对顶管机实施融冰处理。为了让机器不停工,一行人在疾风大雪里倒班为顶管机取暖,换班下来的组员就坐在简易的临时帐篷里稍作休息,随时替换上岗。
西湖周围珍贵树木林立,管线穿越情况复杂,为了确保作业精度,工程要求每一次顶管施工只能由同一名工作人员实施,确保每次顶进作业操作手法统一,顶管方向精确符合导向作业设定的路径。而当路面开挖作业接近林木时,电力机械作业就换成了手工作业,寸寸掘进,避免破坏植物根茎。
在做顶管作业时,顶管回抽失压后冒出的大量泥浆必须及时处理。为了保护施工点附近的道路、水域环境不受影响,施工队员不间断地把泥浆一桶桶抬到运泥车上,同时在顶管路径的湖面上方设置三道水中围挡,防止湖中冒浆大范围扩散,确保“手术口”干净清洁。西湖杨公堤沿线的6座古桥仅能承重15吨左右,如果满载泥浆的运泥车轧过这些古桥,后果将不堪设想。项目部选择将运泥车停在外围,采取多辆小车流水运送的方式进行搬运,用“蚂蚁搬家”的土方法有效解决了难题。
尽善尽美的“匠心之道”
在柳浪闻莺公园,一座古典园林式的开关站??柳莺智能开关站静静矗立,担负着环西湖区域重要场所的供电重任。何宝昌说:“这样的开关站,按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颜值很高。实际上,它还有一颗高科技的‘心’。”
如果说电缆管沟、电缆好比是人的“血管”和“血流”,那么开关站就是“心脏”。和老旧电缆线路一样,环西湖区域的开关站也迫切需要换代升级。柳莺开关站建于1998年,杭州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的工匠们在对它进行“全面诊疗”后,决定利用开闭所绝缘综合治理以及遥信遥感等智能检测手段,结合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门禁系统等技术措施,实现开闭所智能化、全绝缘化改造。改造后,柳莺站实现了配电自动化“全三遥”,实施了精品标准化改造,实现动态环境监控和视频监控。
目前,环西湖区域已有64座和柳莺智能开关站一样先进的10千伏开关站。它们全部具备智能自愈功能,即自动查看设备健康状态,一旦发现缺陷,可快速隔离故障,自动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并能感知设备运行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发现设备隐患,避免故障发生。
这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用品质丈量、书写“电力工匠精工之道”的故事。5月,保?山南的灯映衬西湖北岸的水,为期半年的环西湖区域电力提升改造工程圆满收官。在经历了一次次黑夜中、雨雪里的精雕细琢后,环西湖沿线迎来了久违的用电品质新提升,呈现给世人一个精致亮丽的绝美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