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断舍离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09-19 12:20:48
  篇一:让生活变得更加轻盈——读《断舍离》有感
  
  这本书虽然是在讲物品整理,但却胜在没有落进整理物品具体方法的藩篱中,而是从意识和理念层面,借助瑜伽中的“断行”、“舍行”、“离行”,对面对物品时,人们的心理进行了很好的梳理和调整。
  
  随着时间的积累,房间中堆积的物品会越来越多,有对我们而言意义深刻的纪念品,有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有为了应商场打折的气氛拿下的战利品,还有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恨、愤怒、委屈而糊里糊涂收入囊中的安慰品……这些东西对于我们真的全部有用吗?作者山下英子用她“断舍离”的理念让我们沉静下来去重新审视。
  
  “断”=断绝不需要的物品进入房间。
  
  “舍”=舍弃家中累积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身处宽裕而自在的空间。
  
  乍一看,好像挺容易的,但深究下去,发现最难做到的就是时时刻刻以“自己”和“现在”两个轴去不断审视物品。无论是“断”,亦或者“舍”,最重要的就是反复问自己这个东西对于现在的我到底有用吗?是现在就能用还是仅仅只是未来的某个时候或许才会派上用场?是为了填补内心匮乏的安全感、满足别人对高品质生活的定义、遮盖心中的自卑情绪,还是真的为了自己才留下这件物品?面对物品,其实就是在面对自己!原本以为堆积在墙角或塞在柜子深处的一件件东西只是由于自身的懒惰,亦或缺乏收纳整理的方法,当真正着手面对时,才发现他们背后隐藏的心理因素。需要克服的不是收纳方式的缺少,而是没有勇气丢掉物品背后的真正原因。
  
  所以,运用“断舍离”去清理物品,不单单是在整理凌乱的房间,而是在对内心的情绪和感受进行着梳理和调整。对曾经发挥重要功用而如今已退居二线的物品说声“谢谢”,对冲动购物却搁置墙角没有很好施展其用武之地的物品说声“对不起”,然后再去舍弃,或许就会容易很多。
  
  用“自己”和“现在”两个轴不仅能帮我们整理物品,甚至对于身边环绕的人和事都可以进行重新审视。一段感情明明看到了隐藏在看似和谐景象下的问题,却像鸵鸟一下将头扎在地里装聋作哑,维持表面光鲜而不敢面对。陪伴你的朋友曾经和你有无数的欢声笑语,而现在却由于生活轨迹的不同,待人处事的方式有了巨大差距,却硬要佯装以前的美好硬着头皮坚持见面。(www.creditsailing.com)一件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你已经看到了方向的错误,却为了害怕经历更改路线的巨大工作量和承担的责任而继续沿老路前进……对于这些,静下心来,用“自己”和“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其实我们都能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的只是坦诚和勇气,去面对存在的问题,断绝已不合时宜的关系,积极做出调整,脱离对过去、对他人的执着。
  
  在践行了的“断舍离”后,你会发现屋子的内部空间变得开阔和清爽,内心空间也在不断扩大和强韧。执着于外在的人事物,不能让我们内心得到真正的满足,而将关注力聚焦于自身,精力放在当下,才能换来生活的真正轻盈。如此这般,快乐和幸福便会如期而至。
  
  篇二:《断舍离》读后感
  
  在很多年以前,我就喜欢收拾物件,尤其是整理抽屉,在整理中获得内心的平静,干净、整洁成为心灵纯净的标志了,通常心情不好时,我也会通过整理屋子、整理抽屉的朴素方式,来平复心情。
  
  近年来,人们关注了一种新型的生活观念——“断舍离”,正是这种观念的极大扩散,悄悄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 不说与现今中国反几风的政治话题,这种朴素、简洁的生活信念,通过心灵的净化能够让生活更清爽,让心灵更自由,这是信息社会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回归,现代人对生活本质的回归。
  
  读这本书时,我没有意识到自己多年来朴素的行为中有一种“禅意”蕴含其中,“整理房间也就是整理自己,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只有有行动,心灵就会跟上脚步,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德国诗人歌德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快活的维持也是需要环境浸润的,用心经营自己生活空间,通过筛选保留必要的物品,以个体为主体,好好维护舒服简洁的小小空间,从此起步,开始从物质到精神层面的整体净化、梳理,保持断舍离的意识,成为自我生活的主宰着。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