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知识

预退档是怎么回事 一定会被退档吗

发布时间:2023-11-25 07:28:36

出现预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是成绩偏低,没有达到高校的实际录取分数线,或是成绩虽已经过关,但未能达到该校考生所填专业志愿的分数线,且又不愿服从专业调济,或是身体方面如所报专业受限等。

预退档是怎么回事 一定会被退档吗

一、预退档的原因是什么

1、政策性退档

志愿填报的时候,各高校的招生章程中都会规定提档比例,一般为1:1.05或1:1.2,这就意味着实际提档人数是超出招生计划人数的。

举例来说,某高校招生计划100人,投档105人(投档比例1:1.05),如果这105人在专业录取的时候全部都符合高校的专业录取条件,但是招生计划只招100人,这时候排在后5位,分数较低的考生就有被退档的风险,这种退档就属于政策性退档。

2、不服从调剂退档

不服从调剂被退档,大多发生在高分考生身上,对自己的成绩很有信心,非目标专业不报,选择不服从调剂,风险极大,一旦所报专业名额已满,又不服从调剂,就只能被退档到下一批次,这也是为什么每年都会出现一些高分考生选择复读的原因。

3、身体条件不符合要求

这类原因被退档是最为遗憾的,每年都会出现少数因为身高、视力等身体条件不达标的考生被退档的情况,这是因为考生没有仔细了解所报院校《招生章程》中的报考资格、学校情况及专业要求等,盲目填报。

4、单科成绩达不到院校要求

很多高校招生不仅要求总分达到录取分数线,而且对所报专业相关科目的成绩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文史类专业,对语文、文综科目的成绩要求较高;理工类专业对数学、理综科目的成绩要求高一些;外语类专业,对外语笔试和口试成绩都有一定要求,单科成绩达不到要求也会被退档。

5、其他情况

在实际报考过程中,还要看院校《招生简章》中是否还有其他特殊要求,比如有的院校对加分政策只在投档时承认,录取专业时以实考分为准;有的学校规定了专业级差,非第一志愿专业录取时,要减掉一定分差后才能与第一志愿的考生排序;还有的院校有面试要求等,这些情况如果填报时不了解清楚,很可能就会被退档。

二、预退档一定会被退档吗?

预退档大概率是会被退档的。

同学们的成绩如果达到了高校的投档线,就会被投档至这所大学。但进档考生的电子档案还要接受院校的审核,并不一定会被录取,院校会按照大家所填的志愿来确定最终被哪个专业录取。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同学们的成绩没什么优势,也不服从调剂;又或者体检结果(身高、视力等)、单科分数等没有达到专业的录取要求,院校就会做退档处理。但退档无法由高校直接决定,还需要把名单提交给高考录取现场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二次审核,避免出现错误,此时同学们看到的录取状态就是预退档。

很显然,处于预退档状态说明高校已经决定做退档处理,只是还在等二次审核而已。高校在退档问题上是比较谨慎的,一般很少有弄错的情况,不出意外的话,被退档基本已成定局。如果同学们不甘心的话,可以给高校打电话确认预退档的原因。如果能证实确实是高校在录取的时候存在误判,可能会有转机,但小编认为这种可能性较少。

三、预退档还有办法挽救吗?

查到录取状态为预退档,小编觉得最有效的挽救办法是准备征集志愿,看看有没有机会捡漏。征集志愿填报的时间通常只有1天左右的时间,从征集志愿名单发布到录取的时间很短,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

如果觉得征集志愿中没有喜欢的大学和专业,还可以填报之后批次志愿。不过,对于新高考生省份的同学来说,一旦错过普通类本科批次,就只能填报高职专科批。两个批次的招生院校差异大,且一个拿到的是本科学位证和学历证,一个拿到的是专科毕业证,最好想清楚再填志愿。如果决定放弃下一批次志愿,那就只剩复读重考了。

在填报征集志愿时,小编提醒同学们要注意下面两点:

第一,量力而行,服从调剂,切忌盲目冲大学。征集志愿院校及专业中也不乏有好大学和热门专业。同学们千万不能只冲着好大学、好专业去,大学志愿要有不同的层次,专业志愿要有冷热之分。服从调剂是减少退档风险的方法之一,建议填报征集志愿时最好服从。

第二,确定被退档原因,避免犯同样的错误。预退档的原因一定要弄清楚,如果是成绩不够,征集志愿就要多几个保底大学和专业;如果体检结果不符合专业要求,就要避开这些专业。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