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心得体会

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心得体会精选范文精选8篇

发布时间:2023-09-17 05:09:15

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全会的主题,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第一次,是我们党着眼中华民族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治国理政方式认识上的一次重大飞跃,也是为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动员和总部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心得体会精选范文,欢迎阅读!

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心得体会精选范文一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就“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和重要讲话。其中最的是:提出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目标,指明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路径,确立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方针,规定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方法。强调,要“努力建设法治中国,以更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2013年2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十八届四中全会作为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全会对治政内涵的丰富和对法治社会的注解,凸现了法治在治政中的主导地位,这正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最需要跟进的一步;全会高度评价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科学立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是要有法可依,但仅仅只有法律存在也不行,必须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法律。科学立法,必须弄清中国实际国情,才能“对症下药”;必须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和程序,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法律能够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要求,协调好利益关系,才能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十八届四中全会还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法治体系,建设。全力推行法治中国建设必须贯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关键是提高立法质量。制定法律时必须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这样才能制定出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法律,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是坚持严格执法。“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的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科学的法律必须得以严格的执行,才能达到其建设中国法治的目的。建设法治中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推行阳光法治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中,使法律切切实实得以实施,使正义真真切切被人民群众所共享。

三是坚持公正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赵作海案”“佘祥林案”“杜培武案”“浙江两叔侄案”这些冤假错案的发生,正是司法公正的缺失,毁掉了当事人的一生,毁掉了一个完整的家庭,这些用金钱都无法弥补伤痛过往,只能借助我们公正的司法来预防此类案件的发生。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有人说:迟来的正义非正义;也有人说:正义从不会缺席。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平的审批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因此,做到司法公正必须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由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等司法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绝不允许法外开恩,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使所有民众都能够享受到公正的司法待遇,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了人民。

坚持司法公正,还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工作队伍。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建设,畅通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干部和人才相互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具备条件的干部和人才交流渠道,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增强广大律师走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完善的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推动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法律始终是人在执行,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高道德、高标准执行法律的司法队伍,才能做到司法公正。

四是坚持全民守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精神,建设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坚决改变“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谁违法就要付出比守法更大的代价。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在全社会弘扬精神,传播法律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先宪法至上、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党正确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坚持公正,才能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心得体会精选范文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全会的主题,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第一次,是我们党着眼中华民族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治国理政方式认识上的一次重大飞跃,也是为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动员和总部署。近日,省委专门举办云南省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省专题研讨班,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统一了思想认识,指明了工作路径。结合自己思想和工作实际,就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努力建设法治高新区谈几点体会。

一、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必须深刻领会依法治国的紧迫性。当前,各个领域都进入了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教育、医疗、金融、收入分配、城乡统筹等各项改革十分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越来越需要从体制机制上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办法,越来越需要以法治思维和方法从制度上进行系统谋划、顶层设计和综合推进。法治既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还是凝聚改革共识、分担改革风险、推动改革深化的最有效途径。作为“四个全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当前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二、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必须坚定不移走道路。坚定不移地走的道路,不照搬照抄其他模式,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释放出的最明确的信号,这是我国法治建设的根本方向。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确立了、、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制度,贯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必须充分认识中国国情是“法治中国”的根本立足点。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筑起道德(自律)、法律(他律)、信仰(戒律)三道防护墙,是维系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必修课。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之路,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民主是法治的前提,法治是民主的保障。发展民主必须健全法制,使民主法制化、法律化。法治必须以民主为基础,一个国家法治和人治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法律条文的多少,根本的区别在于法律是否体现民主的精神与原则,也就是说民主与法治是党领导的主义走向伟大复兴的两大“法宝”。法既属政治、社会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追溯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需要的法律规范是有差异的。当前,我国坚持走的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正确的选择。

四、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必须以更大力度建设法治高新区。认真贯彻中央以及省、市委的工作部署,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高新区的改革发展。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领导带头抓法治建设,履行好推进法治建设的第一责任,做促进公正司法、维护法律权威的表率。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制定权力清单、梳理服务清单、明确负面清单,让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要进一步完善党工委会、党政联席会等集体议事制度,建立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使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要弘扬法治精神,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持续创建法治社区、法治校园、法治单位。深入实施法治细胞工程,让尊法知法懂法守法成为一种行为习惯、一种生活方式。要以“法治第一保障”服务和推进“发展第一要务”,稳步有序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要清醒认识当前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教育党员干部带头遵守法律,带头遵守党内法规,带头依法办事,带头落实“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必须正确对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牢记红线不可越,底线不可碰。高新区开发建设正在提速,项目建设多、资金投入大,更需要我们时时为各级干部提提醒、紧紧弦、敲敲钟,保持高度警惕,筑牢思想防线。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坚持按法律办事、按政策办事、按程序办事、按规矩办事。我坚信,经过持续不懈地努力,法治的精神、法治的理念、法治的行为一定会在高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