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心得体会

全国两会关于精神心得体会3000字

发布时间:2023-09-16 09:26:12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消息,最近多地“跑步”入春,神州大地阳光“控场”,暖意袭人。一切似乎象征着,那句你我无比熟悉的“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已从信仰变为日常。

春的温度,不止于体感。景点人头攒动,春节假期出行人次爆表;工厂车间新订单纷至沓来,2月份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创造11年来新高;全社会“买买买”的节奏一点点找回,全国消费数据大幅反弹……2023年开年,一份超预期的成绩单,把中国之春的暖意传递给了世界。

全国两会关于精神心得体会3000字

盼春,喜春,也忙春。3月,中国老百姓共同迎来了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国两会召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召开的全国两会,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后的首个全国两会,如何讲述春回大地的中国故事,如何回应14亿人对现代化的期盼。中国人团结奋斗、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气象,都将深度影响这个“春之叙事”的未来走向。

(一)铺就团结奋斗的底色

或许你还记得,在二十大“党代表通道”上林占熺代表讲述的菌草故事:菌草作为闽宁扶贫协作的第一个产业,帮助宁夏西海固17500多个农户摆脱了贫困。

团结奋斗,是“中国故事”最常见的主题,是根植于每个中国人血脉深处的民族秉性和文化基因。“万众一心”“肝胆相照”“风雨同舟”“握指成拳”“上下同欲者胜”,这些看似抽象的大词儿,每到历史关头,总能转化成渡过难关的具体行动。

穿越风雨百年,进入,攻克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肩并肩、手牵手,干着、闯着,把团结奋斗从隐性的民族秉性,升华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拼出了眼前这个亮堂堂的国家。

过去一年,“团结奋斗”又多了很多密密麻麻的注脚,造就了不同寻常的感受。

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也是最抚人心的“绕指柔”。扑救重庆山火时的奋不顾身,泸定地震救援时的从天而降,病毒席卷全民之际的“一药之恩”……2022年定格的这些瞬间,再次见证了团结如何驱散迷雾、照亮险途。

至于奋斗,没有谁比中国人更懂什么叫“咬紧牙关”,什么叫“愈挫愈勇”。哪怕疫情阴霾笼罩,不确定性横行,世界格局摇摇欲坠,该办的事依旧一件件办好: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中国空间站投入运营;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国产客机C919顺利交付;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

“中国这么大,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要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主席发表的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这么说。这话很轻,足以让所有看似激烈的争吵被重新度量。这话也很重,道出了历史前进的硬道理、中国发展的大逻辑。

站在今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野下,团结奋斗更赋予了民主政治制度独特魅力,也在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有了刚性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提出,为政治文明发展提供指引和遵循。通过丰富民主形式,畅通民主渠道,扩大了各层次各领域人民有序政治参与。通过立法修法,以法治之力守护社会公平正义,团结奋斗的底座进一步夯实。

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如何演绎团结奋斗?提笔写下这些时,我们都一样,热切期待着从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走出去的代表委员们,能当好14亿人民的眼、耳、口、脑,把每个个体真实的愁与盼、苦与难,传递到“庙堂之上”,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症结开出对症“药方”,让所有人可以在这个来之不易的春天,消融生活的冰河,找到事业的绿洲,把孤岛连接成坚实繁荣的大陆。

(二)展现朝气蓬勃的活力

有人说,看两会的“门道”在看人、看事,也看精气神。

今天的一切,不同以往。但你我都能感觉到,这个国家的各个角落,始终不缺少那种“相信一切会变好”的精气神。一种蓬勃的朝气感染着每一个人、指引着每一个人。这股子朝气从哪里来?每个时间尺度上,都能寻到一份答案。

“中国五千年文明是世界文化的河流中唯一没有干涸断流的文明。”置身这样的文化传统,虽历经磨难、饱经沧桑,却自强不息、朝气蓬勃,敢于踏平坎坷成大道,善于斗罢艰险又出发。

2022年,《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发布显示:“截至2021年6月,35岁及以下党员共2367.9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4.9%。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每年新发展党员中35岁及以下党员占比均超过80%。”从侧面印证了,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大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年轻的“心脏”,泵动希望。

“2亿多人得到诊治,近80万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3年多的抗疫斗争,3年多的“打怪升级”,一份答卷,答出了我们制度的优势与优越,微光成炬。

中国式现代化,则从未来时为我们注入了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成就,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百年变局叠加百年疫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反而越走越宽广,从“现代化的迟到国”跃升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确实为中国人挣下了独一份儿的底气。

又或者,你想更具体可感,那就打开发展地图:沿海地区踊跃创新,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北振兴蓄势待发,边疆地区兴边富民。每个雄心勃勃的国人都在思考,接下来干什么、怎么干。

考察眼前局势,“账面”上经济社会各项数据指标逐渐向好;“市面”上市场主体增至1.7亿户,烟火气重回人间;“人面”上,用工招工紧锣密鼓,人流物流加速流通;“基本面”上,超大规模市场的经济大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面面俱到”的中国,在忙碌中持续释放发展动力。

这些人和事,点亮了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版图,共同构成了隐而不觉的朝气。

(三)积蓄昂扬向上的势能

根据“概观效应”,当人们从一个更宏观的距离重新审视眼前的事物,将发现不一样的景象,从而唤起心底的敬意。

去年11月,美联储的经济学家发表了一项研究,标题为《What Happens in China Does Not Stay in China(发生在中国的事情不只留在中国)》,说的是中国由政策引发的GDP增长每提高1%,会让世界其他地区的GDP在一两年后增加约0.25%。中国经济增速的溢出效应,为世界经济复苏带去希望。

尽管从个体的视角出发,疫情给各行各业造成的“创伤”仍在愈合中,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靠,发展仍在重启提速中。但是从全球的尺度看,一种昂扬向上的势能正在加速覆盖脚下的土地:鉴于中国经济2023年开年的表现,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多家跨国公司加大对华投资力图抢占先机,全球大宗商品也在中国内需反弹带动下行情看涨。

春天中国,一定是冬天中挣脱而来的。

不出所料,2023年全国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如何研判新一年的经济形势,如何提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信心,如何改善年轻人就业环境等攻坚克难的问题。

去年底清华大学中国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列举了中国经济目前存在的八个重点问题,包括房地产市场短期风险和长期拐点交织、地方政府债务无法持续、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足、消费增速持续下滑、人口总量下降和人口老龄化、青年失业率持续走高、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下降等。每一题,都没有“参考答案”。

除此以外,不用专家调研分析,普通如你我也感受到了国际形势动荡、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不确定性,体会到全球供应链和金融体系受冲击等宏大的外部因素,正不绝如缕地沁入日常生活,影响每个普通人的票子、房子、日子。

大局既与你我息息相关,破局便无法置身事外。“春天”露头之后,仍旧需要在与困难的对抗中保持住向上的势能,防止“倒春寒”,锁定一路晴好。

干劲闯劲,蕴藏于众智众力。全国两会是民声场、意见池,也是能量站、对策池。建议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议单独立法保护民营经济,建议发放教育专项补贴……会前代表委员们的声音就屡上热搜。舆论场上反馈的“点赞”与“拍砖”,奏响了争鸣中求共鸣的前奏,传递出全社会解决问题、实干争先的急切心情。榨出个体身上的“小”字,挤出英雄主义的“虎胆”,用群体智慧和集体意志把困难踩在脚下,是我们写给未来“投名状”。

人事“上新”,接力蓄力。今年全国两会还是换届的两会,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与全国政协委员正式亮相,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机构领导人员将产生。通过新面孔、新任命激荡出新火花,最大限度把各阶层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殷切期待,也是使命必达。

春意融融,万物竞茂。对于一个奋进者来说,与春天有关的信仰,必写满趁势而上的斗志与激情。在冬天积蓄的能量,练就的强大心脏,正在14亿人的体内轰轰作响。祝福你我找回春风满面,祝福你我站立的中国,拥抱一个已经来临的春天。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