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制度

2019年广州市两会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发布时间:2023-09-14 10:40:20

  (12月3日中国共产党广州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及全省“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市第一个五年规划,意义重大。中共广州市委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结合广州实际,就制定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

  1.“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变化、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8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0.1%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万元,进出口总额约1400亿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1358亿元,有效缓解财政负债压力,金融系统更加稳健;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先进制造业稳中提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加速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切实加强,顺利完成行政区划调整,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海港、空港、高铁、地铁、高快速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心城市功能不断强化,城市综合承载力明显提高;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成效,设立南沙新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创设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城市国际化程度和区域合作水平有新提升;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市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加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公共服务优质化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城乡收入比差距逐步缩小,同德围、金沙洲、登峰街、石井街等重点地区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空气质量持续好转,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进展明显,水环境治理稳步推进,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城市环境更加干净整洁;依法治市有序推进,人民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取得新成绩。“十二五”时期,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十三五”时期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十三五”时期,广州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新挑战。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世界经济环境依然复杂,投资贸易规则深刻调整,我市发展面临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为我市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我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珠三角地区优化发展和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要求我市进一步做强提高国家中心城市功能,更好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我市市场化程度较高,千年商都底蕴深厚,科教文卫体资源集中,城市环境宜居宜业,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干事创业氛围浓厚,城市发展态势蓬勃向上。同时,自身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科技创新短板突出,高端人才不足;产业集聚集群集约程度不高,现代服务业比重相对较低,先进制造业新增长点不多,缺乏创新型领军企业;整合全球高端资源要素能力不强,开放型经济水平不高;大交通体系不完善,交通网络亟待健全,交通拥堵问题还比较严重;城市治理精细化品质化水平不高,城中村、出租屋脏乱差等现象仍然突出;城乡发展不平衡,各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异较大,还有一部分人生活相对贫困,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艰巨;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领导干部思想作风、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与形势要求还有不少差距,亟需加强学习提高。

  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清醒认识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阶段性发展特征,更加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从全球城市体系中找标杆,从国家大战略中找动力,从区域发展中找动力,从全球发展要素配置和国际产业分工中找动力,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坚持顶层设计和切实管用相结合、战略定力和精准发力相结合、统筹兼顾和重点突破相结合、长远谋划和及时见效相结合,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形成创新点、找到平衡点,科学谋划、务实做好我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努力为全国全省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3.“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坚持稳中求进,突出价值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加快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国家创新中心城市,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和生活服务便利化,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绿色生态美丽广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进民生福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动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的实践中走在前列。

  4.“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的基本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促进共建共享。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更加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创新驱动。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向价值链创新链高端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活力。必须发扬敢为人先精神,鼓励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和改革红利。

  ——坚持依法治市,维护公平正义。必须坚定不移走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广州,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坚持扩大开放,推动合作共赢。必须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对接运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深化区域合作,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和国际化程度。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保证。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充分发挥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政治保证。

  二、“十三五”时期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

  5.“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今后五年,在确保2018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着力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万元左右,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力争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成效显著,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0%,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新体系基本形成。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成,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确立,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快成长,创新型中小企业大批涌现,人才强市战略扎实推进,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基本形成,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高新技术企业大幅增加,城市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

  ——改革开放走在前列。全面完成中央、省委和市委提出的改革任务,发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国家级开发区在改革开放中的先行先试作用,注重体制机制创新,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成为“一带一路”战略节点城市,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更加活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

  ——城市环境宜居宜业。海港、空港、铁路港、高速公路港、信息港更具规模,一江两岸三带城市空间布局更加优化,交通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一个新台阶,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全面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和生活服务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品质化,社会诚信体系基本建立,平安广州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基本建成,清洁能源普及应用广泛,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达标,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覆盖率达42.5%。

  ——城乡一体协调发展。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中心镇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城乡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城乡产业发展更加融合,城乡公共服务更加均等,扶贫脱贫任务高标准完成,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就业比较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

  ——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梦和深入人心,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城市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

  6.“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

  ——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全市发展的核心位置,坚持价值创新引领,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完善创新生态环境,积极培育城市创新文化,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加快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切换、从跟随式发展向引领型发展转变,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

  ——协调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城市硬实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城市软实力,提升城市发展的整体效能。

  ——绿色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美丽广州。

  ——开放发展。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开放发展不动摇,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协调推进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对标世界先进城市,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创国际竞争新优势。

  ——共享发展。共享是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促进包容发展,推进男女平等,维护公平正义,使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新常态下我市发展的根本遵循。必须把基本理念贯彻落实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引领广州发展迈上新征程。

  二、“十三五”时期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

  5.“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今后五年,在确保2018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着力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万元左右,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力争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成效显著,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0%,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新体系基本形成。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成,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确立,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快成长,创新型中小企业大批涌现,人才强市战略扎实推进,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基本形成,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高新技术企业大幅增加,城市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

  ——改革开放走在前列。全面完成中央、省委和市委提出的改革任务,发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国家级开发区在改革开放中的先行先试作用,注重体制机制创新,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成为“一带一路”战略节点城市,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更加活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

  ——城市环境宜居宜业。海港、空港、铁路港、高速公路港、信息港更具规模,一江两岸三带城市空间布局更加优化,交通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一个新台阶,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全面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和生活服务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品质化,社会诚信体系基本建立,平安广州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基本建成,清洁能源普及应用广泛,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达标,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覆盖率达42.5%。

  ——城乡一体协调发展。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中心镇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城乡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城乡产业发展更加融合,城乡公共服务更加均等,扶贫脱贫任务高标准完成,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就业比较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

  ——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梦和深入人心,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城市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

  6.“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

  ——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全市发展的核心位置,坚持价值创新引领,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完善创新生态环境,积极培育城市创新文化,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加快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切换、从跟随式发展向引领型发展转变,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

  ——协调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城市硬实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城市软实力,提升城市发展的整体效能。

  ——绿色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美丽广州。

  ——开放发展。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开放发展不动摇,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协调推进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对标世界先进城市,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创国际竞争新优势。

  ——共享发展。共享是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促进包容发展,推进男女平等,维护公平正义,使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新常态下我市发展的根本遵循。必须把基本理念贯彻落实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引领广州发展迈上新征程。

  三、坚持创新发展,着力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

  以价值创新为引领,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推进以科技创新的全面创新,以发展新空间承载发展新产业,以发展新产业增强发展新动力,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环境,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提升广州核心竞争力。

  7.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珠三角全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实施多规合一,加强各组团之间的互联互通、生态隔离和组团内部的集约高效,加快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的空间格局,建设网络城市。

  重点建设三大战略枢纽。三大战略枢纽包括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是广州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有力支撑。立足南沙新区、广州港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加快南沙新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发建设,升级改造黄埔临港经济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海洋经济。立足白云国际机场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努力建设广州国家航空经济示范区。立足广州高新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科学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生物岛、大学城、民营科技园等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发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广州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的创新引领作用,打造国际产业创新中心,加快发展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经济。

  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实施珠江沿岸整体规划,构筑独具特色的经济带、创新带和景观带,保护规划江心岛,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和提升环境品质。提升珠江沿岸经济带,加快推进沿岸产业转型升级,以珠江为纽带串联沿岸重点发展功能区,推进珠江沿岸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提升珠江沿岸创新带,完善科技创新配套服务,引领区域创新沿江带状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创业。提升珠江沿岸生态景观带,打造以长堤的历史景观,完善堤岸、桥、树、天际线等要素在内的城市景观,建设高品质生态文化旅游岸线。优化流溪河、增江两岸规划建设,依法整治违法建设和污染排放,凸显岭南山水景观风貌。

  形成多点支撑格局。加强区域统筹规划和发展协调,按照产城融合、能级提升的要求,促进区域产业科学合理布局。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优先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现代服务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建设中心商务区、中心技术区、中心创新区,重点打造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国际金融城、珠江新城融合发展的黄金三角区。优化国家级开发区体制机制,提升广州开发区、南沙开发区、增城开发区三大国家级开发区的建设水平。推进天河智慧城、广州南站商务区、广州北站商务区、国际创新城、白鹅潭经济圈、白云新城、北京路文化旅游核心区、新中轴线南段商务区等功能区开发建设,形成多点支撑、联动发展的空间格局。

  高水平规划建设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对标国际先进创新区域,促进互联网创新要素集聚,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形成广州科技进步新引擎。重点引进一批互联网总部企业,培育一批本土互联网经济领军企业,建设互联网领军企业总部基地,带动互联网企业集聚集群发展。推动互联网人才集聚和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互联网企业在竞争合作中加速成长。发展各种形式的互联网众创空间和孵化基地,完善配套服务设施,营造互联网创新发展良好生态环境。

  8.聚焦三中心一体系建设。着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增强广州作为珠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做强省会城市、做实华南区域中心、做大国际国内影响力。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实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行动计划,建设全要素型航运中心。加快整治珠江两岸码头,推动散货逐步从中心城区向外围转移。加快集装箱运输网络建设,加快发展航运交易、航运经纪、航运法律服务、邮轮游艇、船舶租赁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加快建设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国际中转中心,建设国际航运服务业集聚区,扩大国际航运中心航运服务辐射面。发挥海事海商司法中心作用,支持广州海事法院建设。推进珠江口及泛珠三角港口协同发展,加快无水港建设。大力推进黄埔港转型升级,打造临港总部经济和港航服务业集聚区。实施航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发展航空制造、航空物流、飞机租赁、航空维修、航空服务等临空产业和航空产业。开展第二机场规划选址。完善集疏运体系,发展江海、公水、铁水、海空、空铁多式联运,推动海港、空港、铁路港联动发展。完善提升电子口岸平台功能,加快单一窗口、“三互”建设,逐步完善大通关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南沙打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创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港口城市和地区联盟、空港联盟,提升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影响力。

  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强化国家物流标准化示范城市、国家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地位,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跨境物流体系建设,建设亚太航空货运物流中心,打造国际物流枢纽城市。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转型升级,优化布局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基地,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和交通枢纽节点布局,统筹建设物流仓配基地,建设一批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形成网络型物流基础设施体系。鼓励生产企业和商贸企业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大力发展国际物流、空港物流、保税物流、城乡物流、智慧物流、绿色物流、冷链物流,培育和壮大一批骨干物流企业。规划建设综合服务功能强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服务中心,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做大做强广州物流交易所,提高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服务水平,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提升物流服务、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运作水平。

  建设国际贸易中心。主动适应和对接国际投资贸易新规则,积极运用新的商业模式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优化提升商业规划布局,加快天河路商圈、北京路、上下九路、万博商圈等大型商贸集聚区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和贸易融合,实现千年商都向现代商都跃升。积极开展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支持离岸贸易、大宗商品交易、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业务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设亚太电子商务中心。支持广交会做大做强,发展壮大会展产业链,完善琶洲会展综合配套服务,引进扶持专业品牌展会,高水平建设会展之都和国际采购中心。创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巩固提升传统服务贸易,大力发展新兴服务贸易和国际服务外包。完善大宗商品交易价格指数发布功能及影响力,提升有色金属、塑料、木材等交易平台功能,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基地和综合能源交易中心。

  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实施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行动计划,鼓励金融改革创新,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重点建设国际金融城、南沙现代金融服务区、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等功能区,加快广州民间金融街、广州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等特色金融集聚区建设。做大做强传统金融机构,大力引进新型金融机构,支持本土银行发展壮大,鼓励在穗银行创新发展,支持组建民营银行。加快金融交易中心、资产交易中心、电力交易中心、融资租赁交易平台建设,支持广州股权交易中心、碳排放权交易所、广州航运交易所建设,设立创新型期货交易所,建设商品清算中心,发展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引导一批优质企业上市。大力培育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境外股权投资、产业金融、消费金融、科技金融、知识产权金融、航运金融、航空金融、海洋金融和跨境金融等新业态,发展壮大总部金融、国际金融、民间金融和农村金融。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积极推动股权市场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大力发展债券市场融资。加快发展保险业,促进保险业集群创新发展。探索推进金融国际化,争取更多金融创新政策在广州先行先试。发展普惠金融。健全风险防范工作机制,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确保金融安全稳定运行,形成良好金融生态。

  9.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全面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系统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坚持市场导向,打破路径依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支持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前列。

  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实施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推进创新型标杆企业示范工程,发展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形成一批创新集群。支持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推动大型骨干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培育大批科技服务机构和企业,成为新制度、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先行地。

  加强创新载体建设。优化科技创新空间布局,建设以广州高新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科学城、民营科技园、智慧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生物岛、大学城、国际创新城、南沙明珠科技城等的科技创新走廊。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多元化,加快建设各类新型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的全孵化链条。努力建设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和创新基础平台,积极参与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企业和大专院校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建设各类研发创新平台,构建非营利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网络,形成面向企业的有效开放机制。加快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中乌巴顿焊接研究院、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研究院华南生物医药研究院、清华大学珠三角研究院、广州智慧城市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挥广州校地协同创新联盟的作用,大力推动政产学研合作,鼓励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大学和科研院所加强基础研究。

  高标准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坚持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产业,引进一批高端创新人才,培育高成长创新型企业。深化与新加坡在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等领域合作,打造中新合作新标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建设成为知识密集型产业集聚区、创新要素集聚区和国际创新合作平台。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建立市场和应用导向的创新驱动体制机制,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建立广州科技报告制度和创新调查制度,探索发布广州创新指数。实施财政科技经费倍增计划,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大力推动科技与金融、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发挥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点,支持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和仲裁院的建设。办好中国创新科技成果交易会,推进院士工作站和学会科技服务站建设,提高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强国际创新合作,鼓励跨国公司来穗设立研发总部或研发中心,大力引进国际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人才在穗合作设立分支机构或新型研发机构,参与全球科技项目研发攻关,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设国际化科技创新节点城市。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提升政府科技创新服务管理能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10.加快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新体系。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质量强市,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促进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努力建设若干在全球、全国排在前列、叫得响的项目或产业。

  优质高效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化城市高端服务功能,建设华南地区服务中心。深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剥离,加快发展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商贸会展、检验检测、工业和建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实施总部经济发展行动计划,培育壮大本土总部企业,吸引更多企业在广州设立总部、区域总部、跨国运营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共享服务中心。推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加快旅游业提质增效,支持重点旅游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建设世界旅游名城和国际旅游目的地、集散地,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活跃体育市场,支持举办广州马拉松、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支持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水上运动等优势体育项目发展,支持各类体育俱乐部发展,建设体育名城。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平台经济,促进批发零售业和电子商务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拓展信息、文体娱乐、教育培训、家庭服务、养老等产业。加快发展健康产业,建设健康医疗产业聚集区。发挥房地产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贯彻中国制造2025和省有关要求,实施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和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发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优化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与精细化工、生物医药与健康、能源及环保装备、轨道交通、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与卫星应用、都市消费工业等先进制造业,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一批内生性较强的产业集群,构建更加厚实的产业支撑体系。

  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现代种业、观光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农产品电商等产业。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可溯源监管体系,强化粮食流通市场监管,确保米袋子、菜篮子安全供给。强化农业支撑保障体系,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建设。持续增加农业投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健全支农惠农长效机制。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坚持陆海统筹,科学开发海洋资源,构建陆海协调、人海和谐的海洋空间开发格局。优化提升传统优势海洋产业,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做强现代海上航运物流,升级海洋船舶工业,拓展军用舰艇、钻井平台、水下机器人等领域。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建设国家级海洋科研基地和技术中心,搭建一站式产学研海洋科技综合服务平台。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业,加大工业技改力度,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支持企业优化提升产品和服务。加强产业集群共性技术攻关和创新平台建设,为企业改造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推动传统专业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提升市场交易、信息化应用、产业联动、物流服务水平,加快向现代展贸交易中心发展。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壮大一批建筑业龙头企业。

  加快建设质量强市。开展质量强市行动,严格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强标准研制和实施,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积极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快建设公共检验检测与认证平台,打造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实施品牌战略,鼓励自主品牌做大做强,支持企业培育国际品牌。

  11.拓展网络经济新空间。抓住信息技术革命新机遇,大力发展高效安全的网络经济,建设枢纽型国际化信息港,推进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提高智慧城市建设质量和水平,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智慧城市统筹规划,推进智慧城市相关技术攻关,建设一批智慧城市管理平台,推行智慧应用体系,构建智慧城市运行体系。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立自主可靠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推进光网城市建设,扩容升级互联网骨干网、城域网和国际出入口带宽。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加快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4G网络,积极布局5G网络。深入开展三网融合建设,加快建设无线宽带城市,实现城乡重要区域和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全覆盖。促进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的广泛应用。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对接国家和省“互联网+”战略,推动互联网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积极发展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网络化协同制造。开展协同创新,争取突破高性能芯片、卫星导航、高端光电、新一代显示、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汽车电子、光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新型物流、现代农业等新业态和服务模式。推进互联网与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文化、交通、旅游、生态环保、能源管理、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大力支持互联网创新创业,完善电子政务体系,提升惠民服务水平。

  强化大数据发展应用。实施大数据战略,建设国家大数据研究中心,努力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构建全国领先的分享经济。打破数据孤岛,建立全市互联共享统一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和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实现政府公共数据资源合理适度向社会开放。鼓励企业强化大数据应用,建立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和大数据交易中心,推动中国移动南方基地、中国电信亚太信息引擎、中国联通国家数据中心等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建成面向全国乃至亚太地区的云计算公共平台和大数据处理中心,培育一批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军企业,形成大数据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测评估、联合监管和协调机制,提升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水平。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加强安全保密防护工作。建设政务信息安全监管平台,强化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保护,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完善网络信用体系。鼓励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发展信息安全产业。

  12.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政府自身改革带动重要领域改革攻坚,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

  建设公开透明法治政府。优化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建设全市统一的行政审批信息共享平台,切实提高政务能力,增强行政效能。完善便捷高效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推进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权益。按照市场化、证券化、社会化、国际化方向,推动国资国企深化改革。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集团公司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积极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形式入股非国有企业。消除对非公有制主体的差别待遇和各种隐性壁垒,完善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机制。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医疗、教育、养老、社区建设等公共服务领域,重点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建立重大项目面向民间投资招标长效机制。鼓励民营企业以股权、知识产权等非货币方式扩大投资。培育大批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创业家,激发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加强价格监管工作。支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加快发展,推进产权交易、期货交易、知识产权交易、能源交易等平台建设。完善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机制,在更多领域提升广州价格指数的影响力。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有序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加快发展技术市场,推进科技创新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改革,促进科技成果市场化、资本化、产业化。推进广州发电、配售电体制改革试点。落实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深化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制定市、区两级政府事权清单,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市、区财政管理体制。健全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健全全口径预决算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完善政府举债融资体制和债务风险防控、预警机制。深化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清单、政府监管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政府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投资决策、管理与监督机制,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推进公共资源开发利用竞争性配置,积极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发展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应的各类基金。

  四、坚持协调发展,着力优化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

  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高水平规划建设管理,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同步优化城市硬件和软件环境,统筹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新空间。

  13.提升大交通综合枢纽地位。科学布局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强化国际空港、海港、国家铁路主枢纽功能。大力推进南沙港区四期、通用码头、深水航道拓宽、南沙疏港铁路、国际邮轮母港、国际汽车航运物流枢纽、黄埔疏港道路体系等重大海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白云机场第二航站楼、商务机场等重大空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机场第四、第五跑道和第三航站楼可研、立项工作。加快高速铁路、城际轨道和高快速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疏通连接周边城市的路网,重点规划建设京九高铁广州联络线、广河、广湛、广汕等高铁及穗莞深、广佛环线、广清等城际轨道,实施广州火车站场体系改扩建工程,增强广州南站、广州北站、广州新东站地区等枢纽功能,构建广州北站联结白云国际机场的空铁联运综合交通体系,完善以广州为综合交通枢纽中心、贯通粤东粤西、连接北部湾、西南地区、东南地区、长三角等方向的高铁战略通道。完善优化内部交通网络,加快推进新一轮地铁线网、高快速路网建设,优化中心城区交通路网,加快中心城区周边地区的市政道路建设,向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倾斜,打通断头路、瓶颈路,重点加快南沙、增城、从化、花都到中心城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到机场以及机场第二高速等快速通道建设,实现城市重要节点之间便捷化。构建零换乘中心枢纽,加速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各功能板块之间无缝衔接。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大力发展水上交通体系,积极推行和完善城市慢行系统。加强交通组织管理,提高综合交通运行效率。切实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

  14.营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加强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城市精细化品质化管理,促进生活服务便利化。深入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向内街小巷拓展延伸,全面消除卫生死角和管理盲区,提高环卫保洁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城市容貌景观和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机制。持续加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环境整治提升。依法严厉查处违法建设。理顺市、区城市管理和执法关系,发挥镇街、村居主体作用,实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推动城市管理和执法融入社区网格管理,构建基础大数据库,推进基础信息数据互融共享,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