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制度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7日表示,明年将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制度,成为教师管理的制度,并根据试点情况细化相关条件和要求,目标是让教师队伍有很好的“源头活水”,对个别不符合教师要求的老师能够清除出去。
7日,教育部举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教师队伍建设专题报告发布会。
评估报告指出,2011年启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以来,22个省份推进试点改革,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已经形成全面推进之势。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提高了教师准入门槛,破除了教师资格终身制,提升了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
“这两个制度的核心是把好‘入口关’和‘出口关’,定期注册制度推动比较顺利,因为标准很简洁,不能让老师感觉很麻烦。”许涛说,但是底线很清楚,只要师德上有偏差的老师定期注册时一律“一票否决”,教师每年的工作量必须保证,应该参加的专业素质的培训时间要有要求。
他透露,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已经有一批教师没有通过注册,要转岗。
22个省份破除中小学教师终身制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教师队伍建设专题评估报告近日公布。报告指出,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提高了教师准入门槛,破除了教师资格终身制,提升了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
报告称,通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转变政府管理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教师队伍生机活力。
就深入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报告称,2011启动至今,22个省份推进试点改革,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已经形成全面推进之势。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提高了教师准入门槛,破除了教师资格终身制,提升了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全面推开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在总结前期试点的基础上,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强调将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为初、中、高级;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并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
针对加快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报告指出,出台幼儿园、小学、中学、中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以及幼儿园园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普通高中学校校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印发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等,规范引导教师校长专业成长,许多标准填补了历史空白。
报告明确,在加快建设全国教师管理信息平台上,形成了幼儿园、中小学、特教、中职、高职专科和本科院校6套指标体系,开发了包含教育部、省、地市、县、学校和教师本人的6级用户的核心信息管理系统,并试点运行成功,极大提高了教师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
推动形成符合乡村教师职业特点的职称制度
今天,教育部召开了第六场“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聚焦“教师队伍建设”。我国有330万乡村教师,他们将知识播撒在中国乡村的广阔土地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指出,未来五年要继续促进公平,逐步填平乡村与城镇的教师资源鸿沟。
目前,不少乡村地区还存在一位老师上三至四门课的情况。许涛指出,相对于其他问题,能够在乡村学校开齐开足音体美等国家规定课程是最重要的。他认为,解决农村专业教师不足的现实问题需要一个过程,为此教育部鼓励地方大力培养“一专多能”的本乡本土乡村教师,为乡村学校补充更多的高质量教师。
许涛介绍说,下一步将推动地方为乡村教师交纳各种生活保险和提供大病救助,提供5年360学时的高质量培训,推动形成符合乡村教师职业特点的职称评审制度,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让乡村教师有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