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很多学生很关注大学的排名,本文小编为了方便大家查询各个大学排名,特地整理了最新的2020年江苏理工学院全国排名和地区排名,本排名是根据是根据校友会发布的最新中国高校排名整理,不作为官方数据。
一、江苏理工学院最新排名
1、历年江苏理工学院排名【校友会版】
在校友会版中,2019江苏理工学院全国排名第435名,相较于2018年的407名,排名下降了28位。
年度 | 全国排名 | 省内排名 | 总分 |
2019 | 435 | 29 | 60.69 |
2018 | 407 | 29 | 60.54 |
2017 | 421 | 30 | 60.43 |
2016 | 457 | 26 | 60.55 |
2015 | 433 | 26 | 60.58 |
2014 | 392 | 24 | 61.43 |
2、历年江苏理工学院排名【最好大学版】
在最好大学版本排名中,2019江苏理工学院全国排名第313名,相较于2018年的323名,排名上升了10位。
年份 | 全国排名 | 学校名称 | 所在地 |
2019 | 313 | 江苏理工学院 | 江苏 |
2018 | 323 | 江苏理工学院 | 江苏 |
2017 | 432 | 江苏理工学院 | 江苏 |
3、江苏理工学院省内排名情况
2019江苏理工学院在江苏省内排名第29名,排在江苏理工学院前后的分别是徐州医科大学和盐城工学院。
2018-2019江苏省大学排名
名次 | 学校名称 | 全国排名 | 双一流建设类型 |
1 | 南京大学 | 8 | 一流大学A类 |
2 | 东南大学 | 22 | 一流大学A类 |
3 | 河海大学 | 42 | 一流学科 |
4 | 南京农业大学 | 43 | 一流学科 |
5 | 南京师范大学 | 44 | 一流学科 |
5 | 南京理工大学 | 44 | 一流学科 |
7 | 中国矿业大学 | 53 | 一流学科 |
8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54 | 一流学科 |
9 | 苏州大学 | 58 | 一流学科 |
10 | 江南大学 | 75 | 一流学科 |
11 | 扬州大学 | 97 | |
12 | 南京工业大学 | 106 | |
13 | 江苏大学 | 113 | |
14 | 南京邮电大学 | 118 | 一流学科 |
15 | 中国药科大学 | 127 | 一流学科 |
16 | 南京医科大学 | 139 | |
17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59 | 一流学科 |
18 | 南京林业大学 | 162 | 一流学科 |
19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182 | 一流学科 |
20 | 江苏师范大学 | 191 | |
21 | 南通大学 | 243 | |
22 | 南京财经大学 | 288 | |
23 | 江苏科技大学 | 291 | |
24 | 常州大学 | 317 | |
25 | 南京审计大学 | 367 | |
26 | 南京工程学院 | 371 | |
27 | 苏州科技大学 | 380 | |
28 | 徐州医科大学 | 383 | |
29 | 江苏理工学院 | 435 | |
29 | 盐城工学院 | 435 | |
29 | 盐城师范学院 | 435 | |
32 | 金陵科技学院 | 441 | |
33 | 淮阴师范学院 | 467 | |
34 | 徐州工程学院 | 473 | |
35 | 淮海工学院 | 480 | |
35 | 南京晓庄学院 | 480 | |
37 | 常州工学院 | 507 | |
38 | 常熟理工学院 | 531 | |
39 | 淮阴工学院 | 552 | |
40 | 泰州学院 | 650 | |
41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 659 | |
42 |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 699 | |
解放军理工大学 | |||
南京艺术学院 | |||
南京体育学院 | |||
江苏警官学院 |
二、江苏理工学院简介
江苏理工学院是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地处被誉为“千载读书地,现代创新城”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江苏省常州市。学校创建于1984年,历经常州职业师范学院、常州技术师范学院、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2012年更名为江苏理工学院。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单位、全国首批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和江苏省首批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学校各类校舍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亿余元,中外文藏书180余万册。设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学部等21个教学科研单位,建有智能制造学院、新能源汽车学院、医疗器械学院、深兰人工智能学院、刘海粟艺术设计学院等多个行业学院和研究院,开设60个本科专业,在机械工程、环境工程两个领域招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000余人(含留学生)、硕士研究生近400人。现有教职工近1500人,专任教师1100多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14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近450人,硕博研究生导师170余人,聘请学术和产业界知名专家近80人担任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和产业教授。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全国优秀教师、江苏“外专”、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10余人,获批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六大人才高峰”“ 双创计划”以及江苏高校“青蓝工程”等人才项目近150人次,获批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8个。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分型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以行业产业定专业布局,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定人才规格,以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定教学内容,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现有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合作项目、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等省级以上人才培养项目(基地)20余项(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等省级以上品牌专业、精品课程30余个(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学生获“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等省级以上各类科技创新创业竞赛奖1000余项。建校以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6万余名毕业生,培训了数万名中高职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
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特色,优化学科结构,加强应用研究,形成了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教育学等一批引领性学科,打造了“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循环利用”等学科亮点。现有江苏省重点(培育、建设)学科7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等省级以上学科科研平台22个。近5年,学校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近50项,其中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三等奖1项、(科学技术-推广类)二等奖1项;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50余项,横向科研课题700余项,科研到账经费近3亿元,国家授权发明专利近500件。
学校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加强智库建设,推进与行业企业产业的工程技术协同创新,加大产业从业人员技术技能培训,关注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深化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社区)的多层次合作,与10多个省内外市、区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大院大所共建产学研基地160余家及研究机构40余家,与地方政府部门共建常州产业研究院、常州市名人研究院、常州市职业教育现代化智库等多个研究平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国际先进办学理念、标准和资源,重点打造以中德合作为主的国际合作办学特色,先后与德国、美国、英国、法国、以色列、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以及澳门、台湾地区的50余所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选派专家学者赴德、美、英、加、日、韩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进行访学或交流。聘请外籍教师百余名来校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目前面向“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招收留学生。
学校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进入,学校秉承“厚德、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贴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立足江苏、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继往开来、实干创新,朝着建设特色鲜明全国知名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