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素材

2020年李保国先进事迹材料2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23:15:22

李保国事迹材料【篇1】

  李保国,男,1958年生,河北武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81年2月,毕业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2004年毕业于中南林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农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保国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科技特派员、燕赵楷模、省管专家,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我国知名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

  4月10日凌晨4时,李保国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8岁。

  1981年2月,李保国毕业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正逢学校决定在太行山区建立产学研基地,李保国作为首批课题攻关组最年轻的成员走进了太行山。李保国跟课题组的同事们选择了极度贫困的邢台市前南峪村作为开发试点,前南峪村在李保国的指导下开始爆破整地尝试。

  1983年,他和妻子带着不满一周岁的儿子,离开大学校园走进太行山。

  1986年,李保国随国家重点攻关课题“太行山高效益造林绿化配套技术研究”,进入了人烟稀少的保定易县望隆村。结合易县望隆村与邢台县前南峪村的情况,为了解决太行山低山区土层雹土壤瘠雹干旱缺水、造林成活率低、年年造林不见林的重大难题,李保国在望隆村和前南峪村进行了爆破整地技术研究。

  1990年,整套石质山地爆破整地技术体系完成。

  从1999年开始,在最难开发的太行山干旱丘陵岗地,李保国和课题组成员选取临城县的凤凰岭,确立了“聚土集水”的开发策略,选种薄皮核桃。李保国每天起早赶晚冒着隆冬寒冷的西北风,不顾满身寒霜、泥土和挂衣服的鬼针刺,踏遍没有道路、满地乱石、荆棘丛生的荒岗,调查十几万亩荒岗的植被、土壤、地质等情况,并制订了开发规划,完成“干旱丘陵岗地核桃高效栽植技术”、“优质薄皮核桃新品种??‘绿岭‘选育”等研究课题,创造“一年栽树,两年结果,三年有产,五年丰产,亩产500斤优质核桃,亩纯收益万元以上”的奇迹。

  2009年开始,在平山县葫芦峪,李保国把山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技术做成了标准化模块,指导园区连片高规格治理荒山3万多亩,探索“大园区、小业主”的园区经营机制,创建了我省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样板。

  ,在南和县,他开始了红树莓种植技术的研究,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红树莓组培中心。

  扎根太行35年,李保国每年在山里“务农”的时间超过200天,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培育出多个全国知名品牌,示范推广总面积达到了1080万亩,累计应用面积1826万亩,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3亿元,实现山区农民增收28.5亿元,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

  4月9日,李保国去世的前一天,他还在石家庄主持了河北省山区苹果、核桃、特色杂果产业技术创新与示范体系建设3个项目的验收会。

  李保国主要从事山区开发治理和经济林栽培技术研究,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他在当地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累计应用面积1826万亩,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纯增收28.5亿元,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培育出多个全国知名品牌,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

  先后培育了“全球生态环境建设五百佳”提名奖典型??邢台县前南峪村、全国科教兴村先进典型??内丘县岗底村和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等先进典型,打造了“浆水”牌板栗、“富岗”牌苹果和“绿岭”牌核桃等全国知名品牌产品,他所推行的“绿岭薄皮核桃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被认定为国内首创。他主持了“太行山石质山地爆破整地造林技术”、“太行山高效益绿化配套技术研究”、“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红富士苹果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太行山核桃优良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技术开发”等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9项,其中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李保国事迹材料【篇2】

  4月12日,李保国遗体在保定火化。4月11日,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内丘县分别设立分会场,为李保国召开追悼会。

  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在岗底村追悼会上哽咽着为李保国致悼词:

  “我们不能忘记,李老师心系岗底村民,把他的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岗底人。我们的粮囤里、腰包里,都渗透着他的心血和汗水。

  “不能忘记,您把自己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了专家,岗底200多名果农成了您。您给了村民‘金刚钻’,使岗底人技术服务800里太行,吃上了科技饭。

  “不能忘记,您是大学的教授,在岗底人眼里您是老师,又像邻居,吃百家饭、进百家园,20年和村民摸爬滚打在一起,您已变成了岗底的一个劳力。

  “不能忘记,您一生惦记的是岗底人,唯独没有您自己。您走的前5天还在谋划以岗底的50平方公里太行生态大花园、苹果袋、苹果深加工项目。您天天超负荷工作,多少人看到您已体力不支,劝您注意休息,您总是说脱不开,还拼命把额外的责任扛在肩上。”

  李保国突发心脏病离世,岗底村的代表第一时间在他的灵前放上5个最大最红的“富岗”苹果。他们告诉《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这是李教授带领他们按照128道工序种出来的一级果。

  在临城县的绿岭山庄,年届76岁的王大娘在4月12日凌晨早早起床,用长满老茧的双手掰开薄皮核桃,取出其中的“分心木”,用火在门前核桃树下点燃。老人说:“李老师教会俺们全村人种核桃,让俺们富了,我这白发人送黑发人,舍不得呀。老辈人说分心木可以安神,让李老师好好安息吧。他对得起俺们太行老区的农民,俺们没有照顾好他。”

  如村代表、王大娘一般,太行山区的农民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缅怀给他们带来财富的“太行财神李保国”。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作为河北农业大学“太行精神”坚定的执行者,留校任教的李保国蹲点太行山,扎根太行山,一干就是30年。

  30年来,他扎根太行山区,所有的论文都是出自太行的一手材料,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山区脱贫新模式。他创新了太行山板栗、苹果、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培育出“富岗”苹果、“绿岭”核桃等多个全国知名品牌,实现山区农民增收28.5亿元,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

  30年来,他主要以太行山区的10多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据点,累计培训农民9万余人次,示范推广种植面积1080万亩。他独创128道苹果生产管理工序,让村民像工人生产标准件一样生产苹果。他指导“富岗”苹果连锁基地发展到11个县(市),带动7万多农民走上致富路。

  在今天的太行山区,提起“李保国”3个字,万千果农人人点赞。李保国的电话被农民们写在墙上、记在心里,技术不懂随时说,家长里短啥都讲,甚至有的农民家里娶媳妇都要让李教授给“掌掌眼”。

  记者在20年间曾几十次采访李保国。从他2000年在临城荒山上开山破土、掏石换土垫鸡粪,到他把这里的薄皮核桃卖到每公斤128元;从他动员赞皇县鲍家滩的农民给樱桃疏花疏果,到他指导这里的农民把樱桃园改成采摘园,亩收入过万元;也曾陪同他到内丘的岗底村,拍过他教导农民进行苹果树下管理的照片,也看到他让农民砍掉苹果树上的背生枝和农民吵起来的场面。2011年,《中国绿色时报》曾以半个版的篇幅以《财神教授走遍太行》为题对李保国的事迹进行重点报道。

  李保国的认真、肯干、实干,在太行山区处处有名,得到了各方的认可。追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各级党委、政府官员认可他,得到实惠的农民认可他,学到真本事的学生认可他。就如同河北农业大学校长、李保国的同学王志刚所言:“单是山区土质治理,保国同志和他的团队就整整研究了十几年。他起早贪黑,白天跑遍山上的沟沟坎坎,晚上挑灯夜读、分析数据,寻求破解之道,使前南峪从荒山秃岭变成了‘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之一。”

  李保国长得像农民、穿着像农民,以农民为友、做事考虑的是农民利益,始终把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企业作为公益事业来做,不但不从企业、农户处拿钱,不占一点股份,而且很多时候,下乡往返的路费、请专家前来培训的费用,他都是自掏腰包。

  在听到李保国去世的消息时,太行山区的许多农民都痛哭失声。在他们心中,李保国早已是他们的亲人。

  李保国的夫人郭素萍说,“老李该得到的都得到了,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荣誉,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帮助,得到了太行山区人民亲人般的关怀,他虽然失去了生命,我希望他的笑留在太行山上。”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