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素材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孝老爱亲模范)(三)

发布时间:2023-09-16 08:03:05

陈斌强

  陈斌强,男,汉族,1976年1月生,中共党员,浙江省磐安县实验初中教师。

  5年来,为方便照顾患老年痴呆的母亲,陈斌强每天背着妈妈上下班,来回30公里。他的至诚孝心感动了周围的人们。

  9岁时,陈斌强的父亲因车祸去世,妈妈含辛茹苦地抚养3个孩子长大。1993年陈斌强从义乌师范毕业后,为了照顾家里年迈的奶奶,他毅然选择回磐安工作。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生活能力。一天,陈斌强的姐姐无意中提到,妈妈清醒时说过,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想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决心再困难也不丢下妈妈,他把刚刚两岁的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踏上了“带着母亲去上班”的路。

  陈斌强家住在县城,距离他工作的冷水镇中心学校有30多公里的山路。为了照顾好母亲,每天他都会背着母亲,骑上一个多小时的电动车去上班。每次出行前,为了安全,他骑上车后,会用一条粗布背带将自己和母亲绑在一起。陈斌强说,小时候母亲就是用这条背带背着他,现在他该用这条布带背母亲了。一连5年,陈斌强用这根背带风雨无阻地带着妈妈上班。他还专门在母亲房间里贴了一张照顾母亲的作息表,每半小时做什么,上几次厕所,何时散步、聊天、睡觉,他都了然于心。每次离家外出,他都要背着90多斤重的母亲,上下六层楼梯,走200多个台阶。这对于一个身高只有1.65米、体重110斤的他来说并不轻松。但他最担心自己照顾不好母亲,担心母亲受苦。

  5年来,陈斌强不抛弃、不放弃,以单薄肩膀撑起这个家,坚持带着母亲上班,边教书、边照顾母亲,做到教书育人和照顾母亲两不误。在本职岗位上,陈斌强恪尽职守,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万能螺丝钉”。他参加工作后先后到墨林乡中心学校、新渥初中、冷水中心学校等任教,每到一校,他都服从学校的安排,教过历史、物理、社会、科学、体育、美术等多门课程。学校缺什么学科的教师,他就教什么,干一样爱一样。“孝顺”、“尽职”,坚守中的陈斌强老师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教师熠熠生辉的人性之美。

  陈斌强获得201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张桂兰

  张桂兰,女,汉族,1972年10月生,青海省门源县西滩乡宝积湾村村民。

  面对患有胃糜烂的丈夫,年迈体弱的婆婆,右腿严重残疾的大伯哥,高位截瘫的小叔子,张桂兰用17年的坚守,艰难支撑起有着4位病人的困难家庭。

  17年前,张桂兰与老实本分的吴元新成家。在结婚前,吴元新就坦诚地告诉她,母亲年迈体弱,哥哥右腿严重残疾,弟弟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自己就是全家的依靠和支撑,嫁给他,婚后要照顾体弱的母亲和病残的兄弟。望着眼前朴实坦诚的小伙子,张桂兰善良的心被深深打动,默默点了点头,从此与丈夫一起挑起照顾这一家人的重担。

  张桂兰像对待孩子一样去照顾、呵护家里的每一个人。由于常年瘫痪在床,小叔子吴元林智力发育存在很大问题,至今不能开口讲话,就连最基本的吃饭、上厕所也不知道。张桂兰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伺候小叔子上厕所、穿衣服、洗脸,生火做饭。等家人都吃过后,她又忙着打扫房间,帮助大伯和小叔子活动身体,到了晚上,她总是将家人全部安顿好才去休息。

  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无论多忙多累,她总是为家人按时做好一日三餐,及时清洗换下脏衣服,和丈夫定期带大伯和小叔子修剪头发。10多年来,她精打细算着将家里人的饭菜调剂的营养、丰富一些,而自己几乎没买过像样的新衣服,偶尔到市场买些肉改善生活,她和丈夫也舍不得吃一口,留给大伯、小叔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多吃点。

  2011年6月,更大的困难降临,丈夫被查出患有胃糜烂住进医院,本就生活拮据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但是坚强的张桂兰硬是咬着牙,再次迎接了命运对她的挑战。在张桂兰的精心照料下,一家人的生活虽然清苦但也有滋有味,丈夫吴元新说:“桂兰真是千里挑一的好人,能娶她做媳妇,我这一辈子知足了!”村子里的乡亲们提起张桂兰,也都赞不绝口,纷纷说到:“如果没有桂兰,别说小叔子活不到今天,就是这个家也没法支撑下去。”张桂兰的孝老爱亲行为也深深影响了一双儿女,两个孩子也特别孝顺,自觉传承孝老爱亲的家风,帮助母亲分担家庭的困难。

  张桂兰的家庭荣获青海省和谐文明家庭标兵荣誉称号。

  张耀华

  张耀华,男,汉族,1948年4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五〇团退休职工。

  当年轻妻子不幸瘫痪后,张耀华义无反顾地履行了作为丈夫的责任。39年的悉心照料,15330个日日夜夜的呵护,用行动诠释了真挚的人间亲情。

  1970年,分别从北京、上海来兵团农三师五〇团工作的小伙儿张耀华和姑娘王晓婉相恋结婚,第二年王晓婉怀孕后,感觉腰腿疼,有时候几乎连走路都直不起身子。1971年11月儿子降生,可王晓婉却怎么都下不了床。经医院诊断,她因患胸椎结核导致瘫痪。不久,孩子也夭折了,在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下,王晓婉整个人都垮掉了。张耀华带着妻子跑遍上海各大医院,可病情没有丝毫转机。为了治病,他们欠下了1万多元债务,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1万元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张耀华不得已,只得决定带妻子回五〇团。临走前一天晚上,张耀华的父亲对儿子说:“晓婉可怜,不管将来怎样,都不许你把她甩了!否则,一辈子都别进家门!”

  父亲的忠告,男人的责任,使张耀华更加坚定了自己对王晓婉的爱。从那时起,照顾生病的妻子就成了他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妻子大小便不能自理,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烫洗夜里弄脏的床单被褥。他知道妻子爱干净,准备30多块垫子、10多条床单、毛巾被,总把妻子弄得干干净净。王晓婉不想拖累丈夫,1978年夏天,服农药自杀,幸好发现及时。张耀华耐心劝说,让妻子树立起生活信心。知道妻子的手巧,他就鼓励妻子学编织;妻子喜欢琼瑶小说、喜欢花和鱼,他就把琼瑶的《窗外》、《金盏花》带回家,把鲜花、热带鱼带回家,哄她开心。五〇团的人都知道张耀华和王晓婉的事,有个姑娘曾经被张耀华对妻子的执著所感动,产生了想嫁给张耀华,跟他一起照顾王晓婉的想法。当时的工会主席知道了这件事,代姑娘转达了好意,并表示愿意去做王晓婉的工作。张耀华连想都没想就一口回绝:“晓婉哪受得了这种事,求你千万别跟晓婉说,说了就是把她往死路上逼啊!”

  王晓婉常对张耀华说:“你这辈子都让我害了,你太苦了。如果有下辈子,我一定还给你当老婆!”张耀华总对妻子讲:“你活着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如今,张耀华和王晓婉已共同走过了42年的岁月。

  张耀华荣获兵团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