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1:英语听力2017年起“一年两考”
在本次高考改革中,英语的变化较大。
2017年起,英语将把听力从统考中分离出来,总分值30分。同时采用计算机化考试,一年考两次,最后取考生的听力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英语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到了2021年之后,英语还会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共计50分,英语科目总分值不变。
变化2:本三将与本二合并
据悉,2017年起,北京高招的本科三批将与本科二批合并,条件成熟时还会将本科二批和本科一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在今年的录取政策中,二三本已经合并。
至于相关院校在外省市的招生批次,则要依据当地高招政策制定。
变化3: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更严
2017年起,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中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举是延续了2015年北京市高招改革政策,在去年取消了市三好、市优干的基础上,继续实施了关于少数民族加分项目的规定。
根据市考试院此前公布的2017年高考加分方案,今年北京有7类学生可以加5分,少数民族考生被列入其中,但未就生源地等进行明确限定。
另外还有2类考生可加20分,包括烈士子女,以及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3类考生可加10分,分别为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
不过如果一名考生同时符合多项高考加分条件,只取最高一项分值作为考生附加分投档,不作累计加分。
预计,2018年高考政策不会有大的改变。
变化4:高校普遍采用大类招生
2017年在京招生高校例如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几十所高校的一些专业在京按大类招生。
按大类录取的学生,入学后将按学科大类统一组织基础教学。1至2学年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和就业意向及学校的教学资源等情况,选择其中一个专业继续学习。
目前,大类招生是一个大趋势,预计2018年会有更多的高校采用大类招生的方式,届时考生可不用志愿填报时纠结选择某个专业,考生可进入大学后根据自身兴趣在进行专业选择。
变化5:调整本科招生计划分配方式
此外,在本科招生计划分配方式上也进行调整,在所有市属本科一批院校中设立农村专项招生计划,面向在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就读的农村户口考生。??“农村专项计划”,2017年为8所院校。
同时在北京高校开展“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市属高校与在京中央高校、海外境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学生,招生计划将继续向远郊区县倾斜。??“双培外培计划”,2017年为16所院校。
2020年,北京市将正式迎来“新高考”,而目前的高一同学们就是“新高考”的第一批学生!
那时,高考不再分文理,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政治6科中选3科)学生自主选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构成。
面对新高考,不仅家长感到陌生而紧张,各高中也在不断摸索调整。多年以来,提分数、抓升学率是高中教育的宗旨,如今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正在倒逼基础教育改革,我们该如何提前布局呢?
语文、历史、道德率先统一教材
王文湛表示:
现在中国的中小学教材,是解放后第八套教材,第八套教材涉及两个概念,一是三类教材、三级管理,国家教材、地方教材、校方教材,国家管理、地方管理、校方管理。第二个改革是一纲多本,根据国家制定的课标,鼓励地方单位个人编教材,经审定通过以后投向市场,各地各校自由选用。现在我们小学审定过的教材是12套,初中是8套,高中也8套。
为了加强教材的育人功能,发挥政策导向、正能量,决定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教材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教育部,教育部成立了教材局,局长是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兼任,过去管教材是基础司的教材处正处级,现在是升了五级,副国家级,就是要发挥教材的正能量,育人的功能。
国家教材委员会决定,强化语文、历史、道德和法制三科,这三科的教材统编统审统用,国家统编,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用一本教材。
今年9月1日起,小学一年级、七年级开始用新教材,由一年级到高三全部用新教材。
今后高考的区分度主要在语文
王文湛表示:
语文又是基础中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一共上课9522节课,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一共上课13000节课,语文是第一大科,占总课时的21%以上。
中小学一共上了20门课,语文占1/5的课时还要多,语文是工具科,是母语,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基础前提。
“今后高考主要考语文,因为英语要考两次,数学降低难度,今后高考的区分度主要在语文,语文主要在作文。”
语文的作用是巨大的:
第一,培养学生学习、使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第二,进行思想教育,语文的思想教育任务不亚于政治;
第三,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的知识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第四,语文是进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
为了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教育部决定语文课要增加写字课,毛笔字,现在小学都开了写字课。当然问题也存在,缺乏老师,今后高等师范院校也要开课写毛笔字。其次增加戏剧,增加古诗词。
今年小学一年级新教材的语文有三大改革:
第一改革:过去小学一年级是先拼音后识字再课文,现在改变成先识字,再拼音,再课文,识字和拼音调了,孩子先有字的概念然后再拼音。
第二改革:增加古诗词,现在的教材,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词69篇,新的语文教材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词128篇,增加87%。初中语文的古诗词增加51%,明年高考要对学生背诵的古诗词由60篇增加到70篇。
第三改革:增加阅读,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阅读是语文的基础,阅读的能力培养不亚于语文课。
人民日报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小学欠下的“阅读账”迟早是要还的》,现在我们中学生的阅读量对比美国的阅读量,是美国的1/5,今后要增加阅读。
小学生在家长、老师的陪伴下阅读,中学生阅读名著名篇,今后基础教育难度要降低,广度要增加,这就要通过阅读来解决,把作业由单纯做习题改为阅读加习题,通过阅读学到更多知识。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有一个委员建议,今后高考的数学试卷由目前的两千个汉字增加到五千个汉字,这是委员们的建议,能不能最后采纳还要求证。
预计未来高考中,命题人会在更大范围内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题型来考查学生的名著阅读、文化经典阅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