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校

蚌埠学院特色王牌专业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10-03 04:43:12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想必很多人关心大学的特色王牌专业,特色专业是指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那么蚌埠学院特色王牌专业有哪些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

一、蚌埠学院特色王牌专业有哪些

根据蚌埠学院本科招生网公布的数据可知,蚌埠学院王牌专业类型有省级(直辖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等。

蚌埠学院特色王牌专业有哪些

序号 专业层次 数量 专业
1 省级(直辖市) 6 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市场营销、工程管理

二、高考填志愿选专业和院校有哪些注意事项

什么二本大学最好

排名学校名称所在省份所在城市
1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广州
2贵州医科大学贵州贵阳
3重庆医科大学重庆重庆
4遵义医科大学贵州遵义
5上海海关学院上海上海
6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广州
7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天津
8西安邮电大学陕西西安
9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重庆
10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上海

三、蚌埠学院所有开设专业排名一览表

蚌埠学院包含院系和开设专业
院系名称 包含专业 本专科
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汽车服务工程 本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科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本科
工业设计 本科
车辆工程 本科
经济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本科
市场营销 本科
物流工程 本科
工程管理 本科
电子商务 本科
交通运输 本科
供应链管理 本科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质量与安全 本科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本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 本科
生物工程 本科
生物制药 本科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机器人工程 本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科
自动化 本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科
外国语学院 翻译 本科
英语 本科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本科
应用化学 本科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本科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科
安全工程 本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科
计算机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软件工程 本科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本科
网络工程 本科
物联网工程 本科
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设计 本科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产品设计 本科
数字媒体艺术 本科
土木与水利水电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 本科
土木工程 本科
水利水电工程 本科
环境生态工程 本科
音乐与舞蹈学院 音乐学(教师教育) 本科
数理学院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本科
金融工程 本科
数学与应用数学 本科
材料物理 本科
文学与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 本科
广播电视编导 本科
广告学 本科
汉语言文学 本科
秘书学 本科
小学教育 本科
2023年最新安徽高考大专学校录取分数线排名
安徽合肥大学名单及最新排名2023
安徽合肥本科民办大学名单及最新排名2023
安徽铜陵理工类大学名单及最新排名2023
安徽宿州理工类大学名单及最新排名2023
安徽安庆专科师范类大学名单及最新排名2023
安徽阜阳专科大学名单及最新排名2023
安徽马鞍山本科大学名单及最新排名2023
安徽本科理工类大学名单及最新排名2023
安徽淮北本科大学名单及最新排名2023
安徽宣城专科公办大学名单及最新排名2023
安徽黄山专科公办大学名单及最新排名2023

四、蚌埠学院院校师资介绍

蚌埠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创办高等教育始于1978年,2007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蚌埠教育学院、蚌埠高等专科学校、蚌埠职工大学三校合并的基础上组建;2011年8月,学校管理体制由“省市共建、市管为主”,上划为“省市共建、省管为主”;2014年11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 年被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省级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占地面积1128亩,校园建筑面积37万m2,申报待建3.10万m2,固定资产总值6.50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2亿元,纸质图书136.77万册、电子图书75.21万册,中外文纸质报刊1339种,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9个。学校现有53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七个学科门类,设有14个二级学院(教学部),全日制在校学生14627人。学校现有教职工883人,其中专任教师66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0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等2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级教学名师12人,省级教坛新秀20人。学校坚持贴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办学,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高等教育新理念,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